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

教案的存在是为了缓解我们线下教学的焦虑,教案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认识乐器

2、音乐欣赏:《尔达什舞曲》(小提琴)、《梦幻曲》(大提琴)、《西西里舞曲》(长笛)、《拿波里舞曲》(小号)、《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不同乐曲和看图,认识西洋管弦乐器、乐队极其声部,听便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常识及其有关知识。

2、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洋乐器的外形和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体会和感受大型管弦乐作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接受欧洲音乐语言,并能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管弦乐作品,引出主题-----西洋管弦乐队及其中的乐器。

2、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出示管弦乐队图片。

3、介绍西洋乐器。

(1) 木管组:长笛和短笛;双簧管和英国管;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大管和倍大管;

(2) 铜管组: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圆号。

(3)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4)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5) 其他乐器: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古钢琴。

4、音乐欣赏

(1) 将教材上的欣赏曲目各播放一段,让学生填写演奏乐器和最初的感受。

(2) 对每个乐器进行讲解和欣赏。

(3) 再次欣赏,将学生引入对乐器的更深层理解。

(4) 小提琴独奏《尔达什舞曲》重点抓住慢板和快板的对比,尤其是慢板所表现的带有忧郁的、深沉的情绪;而快板部分则是欣赏一种奔放的情绪和小提琴快弓的演奏技巧。

(5) 大提琴独奏《梦幻曲》重点欣赏其优美的、波浪起伏的旋律线与大提琴的柔美、醇厚的音色的结合,所营造的梦一般的意境。

(6) 长笛独奏《西西里舞曲》感受长笛清亮、优雅的音色和西西里舞曲的六拍子、小调性柔和色彩以及流畅的旋律。

(7) 小号独奏《拿波里舞曲》除掌握小号的音色外,特别注意其中的节奏性。

(8) 单簧管独奏《簧管波尔卡》体会波尔卡舞曲的题材特点,旋律型和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段落的对比,并掌握单簧管的音色特征。

5、对本课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西洋管弦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班级有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管弦乐器,由他们进行初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对乐曲的理解可以逐步进行,尽量先从感性上进行欣赏,再从节奏和速度上进行讲解,逐步的对音乐进行剖析,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2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聆听学习了国内外众多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授课教师选择的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中的相关内容,以教唱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和欣赏以芬兰民歌改编的《在森林和原野》为主线。授课教师运用聆听、歌唱、合作、小乐器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型、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整体感知船歌的风格,辨别演唱和演奏形式的异同,并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以学测评的模式,在教中学,在测中学,同时,感知欧洲当地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在聆听、演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认识意大利船歌的基本知识。

3.教师教学生用排箫吹奏《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旋律伴奏。

4.教师教学生辨别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利用排箫为一声部伴奏。

2.能准确辨别出演唱形式及演奏形式、船歌、大小调。

(三)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的主旋律声部。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作品的赏析,分辨演唱及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辨歌曲,展示地图

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聆听作品,结合地图,找出相对应的国家。

问题2: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版本的《桑塔露琪亚》。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聆听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用地图导入国家,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再运用视频介绍导入——意大利。

2.播放介绍意大利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音乐及文化。

(二)教唱《桑塔露琪亚》(出示课题)

1.初步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随乐打拍子,初步感知船歌摇曳的特点。

2.节奏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拍击预设节奏型,使学生在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拍出重音,初步感知作品情绪。

3.分析节拍及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情绪,为下面划分段落做情绪上的铺垫。

4.作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船歌”的特点。

5.进一步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分乐段对比a段与b段的情绪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曲谱上旋律线的走向。

6.介绍并听辨大小调

设计意图:自上而下地进行知识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聆听,以作品的情绪对比为主线,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然后,教师演奏《青春舞曲》(旋律高八度、低八度慢速弹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感受辨别“西洋大小调”。

7.母音模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指挥手势,边用母音模唱旋律,为接下来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8.填词演唱

设计意图:将情绪融入歌词,让学生自学演唱歌曲主旋律。

9.加入排箫,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请排箫社团的学生吹奏旋律中的骨干音,其余学生带歌词演唱主旋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多声部音乐的和谐。

10.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利用测评,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在森林和原野》的导入做准备。

(三)欣赏《在森林和原野》

1.初听作品(四重奏片段)

设计意图:介绍作品背景,进行导入,并让学生了解有关弦乐四重奏、弦乐器、室内乐的相关知识;以学唱作品为评测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歌曲的演奏形式。

2.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辨别出小提琴独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合奏。

(四)总结

1.梳理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相关重难点,带领学生再次强化记忆。

2.结语

设计意图:利用语言结束课程。

四、教学反思

在准备本节公开课的过程中,基于“艺术测评”的背景,授课教师思考了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授课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一直以测评为有效手段,服务于教学本身。不论是课前情境的导入,还是课中的所有评价测试,教师的安排都是在翻看了苏教版七年级四册音乐书后,结合本单元授课内容有机选择并不断整合的结果。这些作品多为艺术测评中的一级演唱曲目或一级欣赏曲目。在最终的艺术测评中,音乐教师本身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演唱形式、演奏形式、作品国家、作品体裁、曲作者等。授课教师在本节公开课中以测评为切入点和线索,贯穿整节课,着眼于归纳、梳理整个三年的音乐知识,带领学生统一复习已学知识,并为未学知识先行做好铺垫。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发现,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点,使其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在学唱《桑塔露琪亚》的环节,授课教师在尊重学生听觉的基础上,以聆听、欣赏为主,尝试让学生通过听辨,感知作品情绪的变化。随后,通过旋律线的对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更直接、更科学地带给学生全新的音乐体验。最后,在欣赏《在森林和原野》时,教师也以测评为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授课教师以学为测,以测用学,紧密围绕测评要求,努力将每个知识点都归纳、梳理好,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引入校本课程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让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音乐课程本身,是授课教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排箫是本校的校本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社团排练,该课程也可以让排箫社团的学生发挥作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排练作品也并非音乐教材中的,教师发现,排箫社团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每周社团课上的排箫学习及社团展示。在本节公开课教唱《桑塔露琪亚》时,授课教师尝试用排箫抓取主旋律声部中的骨干音,让排箫社团的学生练习吹奏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主旋律伴奏,给予排箫社团的学生一个除正常社团排练之外的自我展示机会。在实践中融入校本课程,可以使原本相对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在上课时,学生在这一环节兴趣盎然。师生配合,达到了共赢。

综上所述,授课教师认为,运用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梳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聆听、歌唱的角度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考点。这远比在课堂上罗列单一的知识点更加科学、有效。授课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在艺术测评的背景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学以致用。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在努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学手段,构建了学生正确的审美导向。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欣赏:《x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x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x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x疆之春》,使学生了解x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

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

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

师: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古筝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

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

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

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

学生回答,师表扬。

总结:

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

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仔细听”。

a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歌曲旋律优美细腻的特点唱出来。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感悟我们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学生演唱所知道的江苏民歌

2、学唱歌曲《无锡景》

3、演唱中重难点的解决以及歌曲的特点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一段音乐。向学生提问。

(1)大家知道老师刚刚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2)那么这首曲子是哪里的民歌呢?表现了怎样的特点呢?(生:江苏民歌。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师:是的,那么除了《茉莉花》,大家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紫竹调》、《无锡景》、《姑苏风光》、《杨柳青》今天老师带来的就是一首在江苏广泛传唱的民间歌曲——《无锡景》。

二、引出课题——《无锡景》

师:请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1、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师:大家哼唱一下歌谱,看看这个歌谱有几个音组成。

生:12356.没有4和7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12356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师:大家有没有看到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我们来试唱一下。

2、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师: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么”等衬词。

师:是的,那么大家知道这些衬词有什么作用吗?

生:这样可以表现亲切柔和的语调。师:没错,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方言,因为这是老百姓自己传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师:大家跟着钢琴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要注意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总结课程(播放音乐《无锡景》)

师: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6

歌曲《念故乡》是由这三条旋律组成,学会了这三条旋律等于解决了识谱问题

4、导入

我们刚才练习的三条乐句是选自歌曲

?念故乡》,这首歌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工作时写的

观看多媒体认识作者

(1)出示课题《念故乡》

(2)展示德沃夏克的肖像

让学生认识曲作者

5、欣赏《念故乡》理解歌曲内容

6、学唱歌曲

(1)你了这首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2)德沃夏克是哪个国家?指导学生找一找地图上中国在哪?捷克在哪?美国在哪?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念故乡》

(1) 视唱

(2) 学习歌词

(3) 练唱歌曲,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1)听音乐,谈初步的感受

(2)回答: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隔着太平洋

(1)第一遍视唱,注意力度和速度以及情绪,第二遍视唱,抠出情绪,教师范唱与学生对比

(2)全体用lu哼鸣,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集体配乐朗读

(3)带歌词练唱歌曲

(1)播放歌曲《念故乡》

(2)展示世界地图

(3)地图上捷克和美国用红色展示

(1)、(2)、(3)

出示歌谱

(1)了解歌曲所想表达的情感

(2)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捷克、美国帮助学生理解身在他乡的情感

层层递进学唱歌曲通过视唱、哼鸣使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正确演唱歌曲

7、高潮:层层递进激发情感

(1)你们想不想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看船出海,引导学生给歌曲加旁白台词

(3)在教师不断地引导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激发有感情的唱,他把所有感情都宣泄在音乐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唱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感情

(1) 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两句

(3)有感情的朗读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力度处理,并示范演唱;集体唱

(1)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

(2)播放“看船出海”

(1)通过观看德沃夏克的故乡,激起学生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2)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

(3)学生逐渐的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并释放自己的情感

8、音乐与相关文化

它极度的思念故乡,写了一首令人轰动的《第九交响曲》,念故乡就是其中的片断,我们听听这首交响曲其它的乐章

(2) 欣赏《第九交响曲》

播放《第九交响曲》

让学生了解作者虽然命运坎坷但是非常乐观,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9、组织综合表演,发挥想象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过的思乡之曲进行综合表演

(3) 以两个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题材和表演形式进行即兴创作

题材:《念故乡》、《送别》、《故乡的亲人》、《红河谷》

表演形式:唱歌、舞蹈、朗诵、加旁白、演奏等

通过即兴创作音乐活动,来表现对故乡的感情。

10.教师小结,下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8篇

湘版音乐七年级下教学计划6篇

八年级下册音乐课教学计划6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6篇

二年级音音乐下册教学计划5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7篇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总结7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6篇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457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