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准备,我们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成功率和效果,教案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前置知识和学习背景,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及藏族踢踏舞步,感受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学会藏族踢踏舞基本舞步,并为歌曲伴舞。
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爱我中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下面、老师来做几个舞蹈动作、你们看看是哪个民族的!
放音乐、(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教师表演
学生看后回答、(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
2、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听听是哪个民族的?情绪怎样?(听后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感受藏族的歌舞的风格特点、刚才同学们听的歌曲名字叫t;我的家乡日喀则>、谁知道日喀则再什麽地方?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日喀则"是如意的庄园、
4、请同学们看歌词、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听出来就用体态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放音乐同学们来表现)听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它的曲调是属于藏族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
5、同学们看过藏族舞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藏族舞、请你们注意观察藏族舞有什麽特点?(观察老师的胳膊、和腿)
放音乐老师表演看后提问学生讨论:跳舞人的膝盖总是上下颤动,脚步踏出响亮的声音……和抛袖是藏族舞的的.主要特点、
教师:这种舞蹈叫藏族踢踏舞
三、学习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1)原地上下颤动膝盖
教师示范动作:颤动时身体要自然、放松,身体重心向下放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2)退踏步
教师示范脚的动作:第一拍前半拍右脚后踏半步,重心在左脚,后半拍左脚原地踏步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前踏地一次。这些动作连续进行。
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示范胳膊的动作:双臂前后自然放松悠摆,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膝盖要半拍颤动
教师弹《我的家乡日喀则》,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四、随录音唱《我的家乡日喀则》,跳一跳藏族舞
教师与学生共同跳,感受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情感。
五、刚才我们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下面我们用歌声来表现一下歌曲的情绪!学生看歌词来演唱歌曲、
六、最后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演一下、体会藏族歌舞的特点、
七、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即兴创编。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学生谈听后感受。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
5.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中衬词对情绪表现的作用和唱法特点。
6.再次听录音。
7.知道学生演唱衬词。
8.引导学生即兴填词。
9.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表现及时地进行表扬。
教学评价
1.学生对歌曲内容及情趣的理解与表现程度。
2.学生主动参与创编,欣赏别人的创编的程度。
第四单元学戏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
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教师导学
(3)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唱:“飞吧,飞吧”“翅膀”
听:“鸽子”“快乐阳光”“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
第一课《飞吧,飞吧》
教学目标: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对学生进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用视唱法教学,要求合唱均衡和谐。
2、视唱小曲,让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3、欣赏“鸽子”“快乐阳光”与“飞吧,飞吧”歌曲对比。
学习目标: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好功课。
2、视唱小曲,感受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教学重、难点: 在进行合唱时要均衡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
二、唱民歌《沂蒙山小调》:
1、出示投影歌页:
师:同学们,这首曲子我们曾经在上学期吹过这首竖笛曲,下面我们就把它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旋律。
2、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提问: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
三、 教授新课:
1、师导入: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写了这样有名的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要求学生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录音歌曲,
3)播放歌曲伴奏。
四、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现在请大家来听赏二首(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歌曲“鸽子”,(童声齐唱)“快乐阳光”,并为歌曲配上声势,感受一下跟我们刚学唱的“飞吧,飞吧”歌曲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课堂内容: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 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共有2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学习的渴求与期望也进一步增强了,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器乐方面:能掌握所学乐器的名称、外型、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3、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意境。
4、视唱、节奏练习方面: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5、表演方面:能根据要求编排动作,正确表达歌曲内容。
6、存在问题:
(1)音准不够正确。
(2)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标为依据,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材编排难易适度,思想性强,题材广,儿童易接受,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教材以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音乐技能为目的。有计划地编排了一系列中外民歌、风格不同歌曲对比欣赏,通过听、辨、唱等多项内容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2、音乐基本技能: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三)、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到见解。
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利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1、音乐基础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2、音乐基本技能:
(1)、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习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5、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6、在课堂上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铜管乐队进行活动。
8、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9、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
3、认识f大调和降记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2、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3、学唱第一乐段
(1)老师范唱第一乐段,并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2)分句教唱四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学生学唱第一乐段。
(4)指导学生有稍快的速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个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师范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它的情绪和第一乐段有区别吗?
(2)师分句教唱三个乐句的歌谱,注意音准。
(3)指导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明确对歌曲的情绪表现有什么作用?
(4)学生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特殊的节奏。
(5)指导学生用连续的声音演唱第一、二乐句,唱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三乐句。
5、学唱结束句。
(1)师范唱结束句,提问:结束句的节奏与前面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2)学生演唱结束句歌谱,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唱足。
(3)演唱结束句。
6、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愉快的心情。
7、学习f大调。
(1)讲解f大调的基本知识。
(2)认识降记号、还原记号。
三、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随音乐哼唱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
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4、学会发“u”的口型。
教学过程:
1、导入:发声练习,学习“u”音的口型。
2、播放歌曲录音并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3、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
4、学生再跟着老师的歌谱唱一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音准。
5、师提问:在这个乐段中,有一个节奏型被告频繁使用,请你们找出来。
6、学生手打恒拍,用“ da”读节奏,老师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记法与时值。
7、提问:这个节奏型表现了什么?
8、学生再唱一唱第一乐段歌谱,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9、提问:第一乐段的旋律线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画面?
10、学生演唱第一乐段,注意节奏准确、咬字清晰。
11、完成练一练旋律。
12、试唱第二乐段。思考: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在音乐情绪、旋律进行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小螺号》
2、活动《捕鱼归来》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捕鱼归来》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过程:
1、学唱《小螺号》。
(1)导入:同学们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
(2)欣赏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3)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4)学唱第一乐段。提问: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节奏有什么特点?指导学唱歌谱,教唱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提问:这一乐段有几个乐句?与第一乐段相比,它的情绪、节奏有什么变化?师分句教唱歌谱、填词演唱。
(6)讲解反复记号。
(7)完整演唱歌曲,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
2、活动《捕鱼归来》
(1)导入:同学们见过渔船回到码头的情景吗?请说一说。
(2)学生分别学习演唱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音乐。
(3)全班创作《捕鱼归来》的情景。
3、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丰收欢乐而归》,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能够充分想象力,感受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过程:
1、聆听乐曲片断,思考:这首乐曲是西洋管弦乐曲还是民族乐曲?为什么?
2、老师简介作品《东海渔歌》和曲作者。
3、分段欣赏——引子
(1)聆听音乐,并思考:领奏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情绪?联想到什么画面?
(2)再次聆听,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它的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4、分段欣赏——a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领奏乐器是什么?联想到什么画面?
(2)看谱随音乐跟唱主题旋律,并分析它的节奏、速度、力度的特点。
(3)学生用坚定自豪的声音演唱主题旋律,注意长音处的时值要饱满。
5、分段欣赏——b段
(1)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画面?它的速度、力度、节奏有变化吗?
(2)提问:这段主题和a段主题有什么联系?
(3)学生跟唱主题旋律。
(4)再次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具有我国民间锣鼓音乐的特点,它的锣鼓节奏是什么?
(5)出示节奏谱,指导练习。
6、完整欣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小小演奏家《多年以前》
2、小小歌唱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口风琴熟练吹奏《多年以前》,并掌握穿指法和缩指法。
2、能够祝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曲谱,掌握合唱的要求,即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学吹口风琴曲《多年以前》
(1)提问:这个乐曲有几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试唱曲谱。
(3)提问:这首乐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设计它的力度变化?
(4)学生挥拍唱曲谱。
(5)学吹奏口风琴。学习穿指法和缩指法。
2、视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学生视唱高声部曲谱,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注意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视唱低声部曲谱,注意四度大跳的音准。
(4)学生分声部合唱。
(5)师生合作演唱。
(6)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 学 目 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 学 内 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练习
教 材 分 析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牐犐栉剩耗闾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牐牸虻ソ樯芨枨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
牐犚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牐犕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板书设计:纯净、优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