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优质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一个马掌钉》

第一课时

一、认识马掌与马掌钉,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

2、简介给马儿休马掌的作用。

3、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4、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以前,英格兰的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准备决一死战,来争夺英格兰的王位,在战场上,理查三世因为一匹马而战败,丢了自己的国家,丢了王位,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马掌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标出段落序号。

3、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正音。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1)准备决一死战。

(2)钉马掌,少钉子。

(3)掉马掌,打败仗。

(4)相传,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7、指名反馈分段,评议。

三、学习“钉马掌”,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2)理解“决一死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钉马掌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个部分主要写什么?

(3)谈谈:从中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

(5)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设疑

1、因为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急于完成任务,结果理查的战马上钉了三个马掌,挂了一个马掌,理查骑上这匹战马又是如何作战的,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齐读课文1—12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导入:理查骑着挂着一个马掌的战马去决战,结果又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马掌打败仗

1、指名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战斗打响了,理查是怎么表现的?当一个马掌掉了之后,情况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

3、指名逐题反馈,评议。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理查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读懂民谣,明理

1、指名读民谣。齐读。

2、引导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掉、倒、败、丢。

3、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畅所欲言。

5、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透过表面情况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一个疏忽,少了一个马掌钉,挂了一个马掌才酿成理查的惨败,使他丢了自己的国家。

四、总结全文,得到启示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后得到什么启示?

3、明理:做事要有责任心,不能马虎,敷衍了事,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3.交流收获,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执著、奉献的精神,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以说说有关的太阳神话引起课题,以疑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过渡:下面我们来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对刚才的质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三、探讨感悟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课件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出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汇报相机学习课文,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

6.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7.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8.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具有夸父这种精神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感受夸父精神的可贵,受到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

1.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这组课文谈感受,学有收获。]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奋力拼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这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他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二、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入情入境,直接触摸文本,直奔重点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读,感受燕子的遭遇,品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情、移情、抒情,使学生得以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信他们刚接触到课文的题目肯定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他们当中或许大部分和贝蒂一样,关心喜爱小动物,因此读着这篇文章时肯定有很多感触。这篇文章就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欣赏、感悟,体会对动物的深深爱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为体会恶劣气候、环境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翠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问候下老朋友,板书:燕子。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说说你对燕子的了解。

预设: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3.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什么叫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根据课题提问,一方面紧扣了本文课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教给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新字。

(2)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里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洲、瑞、殊、骤、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的指导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而是通过巧妙分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分散指导书写,能够有效降低难度。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列车送?

2.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简洁解疑。

4.将学生寻找出来的原因浓缩成两个字:麻烦。

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话,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燕子遇到了哪些麻烦?

交流:天气恶劣;非常疲劳;昆虫被冻死。

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学生比较体会,比较“骤降”“下降”“降低”三个词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上的区别;想象“风雪不止、所有、几乎”等词描述的恶劣情景,体会这样恶劣的天气给燕子飞行造成的困难。

(2))体会“长途跋涉”。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一路上,它们要飞越非洲大陆、阿尔卑斯山脉、撒哈拉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

(3)体会“饥寒交迫”。

燕子飞了这么远的路,昆虫又被冻死了,小燕子们会怎么样?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随即出示句子“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句子中,进行朗读体会。(个别读,齐读。)

4.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再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板书:关爱。

5.再读句子,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课件出示有关瑞士政府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机地将前后文的学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四、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天气恶劣 瑞士政府 专列接送 关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巨人的花园》课文原文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巨人的花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童话故事,那么我们看图片猜童话,好不好?请你认真看这图片,这是来自哪篇童话?(课件出示:图片)

你们读的童话真多!是呀,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快乐着!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飞进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生齐读。)打开书本p41

二、感悟神奇 第二次逛巨人的花园

1、当我们第一次逛巨人的花园,就知道巨人回来前,回来后,花园都会有神奇的变化。

2、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请你想像仿佛看一个怎样的花园?

出示

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请你想像仿佛看一个怎样的花园?

3、谁说说你找到了哪个句子,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园?

出示描写花园的句子,你们觉得巨人回来前花园是怎样的,回来后呢?(板书:漂亮 荒凉)

三、寻因悟理 走近巨人,

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学生汇报:由于巨人在花园里)正如巨人自己所说

1、出示句子:“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引导体会:句子中的“我”是谁?(巨人)你从哪些句子能感受到巨人的任性、冷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3、汇报交流

出示巨人说的三句话

▲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4、四人小组讨论: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小组讨论

巨人说每一句话的时候样子可能是怎样的,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联系上下文 展开想象

(1)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跟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学习情况?

(2)谁来评评这个小组的同学的回答。

(3)同学们想得不错,谁来试着表演读一读这三句话。先自己的座位上挑选一句来的读,要把巨人的动作、表情都做出来。

(4)(下面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自私、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5)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赶走了美丽的春天。

6、过渡:可是最后是谁让巨人醒悟过来的呢?(是因为小男孩提醒的巨人)

(1)小男孩怎样提醒巨人的呢?请画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出示: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上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2)猜想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会说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3)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4)师指导朗读:是的,小男孩用无声的语言和满树的桃花让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读巨人醒悟过来后说的话!

7、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我们男女生赛读最后两段。

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醒悟前呢?

8、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此时的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访一下巨人。(现在你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9、揭示寓意: (出示画面)学完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别人、宽容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要大家分享。.....)板书:自私 无私 与人共享快乐

四、拓展创新 第三次逛花园

1、写话训练

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为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巨人特意想请大家帮忙,写一块告示牌插在花园门口。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合作探讨: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对比

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

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

3、名言大放送。课件出示:(齐读)

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 布雷顿

想得到幸福、快乐,就不要计较太多。--- 郑艳华

3、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创编成一条名言!

五、作业超市,我想做!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把《巨人的花园》编成童话剧,和伙伴演一演。

3、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4、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上对比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那三句话,让孩子反复地读来体会巨人当时的心情,让孩子通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同时感受到巨人开始时的态度。

3、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同时对“对比”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以“对比”为主线展开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

4、文中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园、春、夏、秋、冬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巨人赶走孩子时,可能会怎样想,小男孩儿凝视着巨人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等。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提出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向课外延伸”。因此,在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背诵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积累语言。课外拓展练习,我又让学生想象,后来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小组互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又布置了写话练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积累语言来应用的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老师制作不倒翁的动作,并能选用恰当的词汇、句子把这些动作表达出来。

2.能按做的先后顺序把制作过程有步骤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玩具:“不倒翁”

1.介绍玩具:为什么叫“不倒翁”?(摆动)

2.这个“不倒翁”是什么样子的?有趣吗?

二.观察导写。

这个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来的,想知道吗?

1.交待观察方法:看老师拿了什么材料,怎样做的?

2.演示制作过程。每做一步就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动作转化成语言,轻轻地说给自己听。

3.复现制作过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吗?质疑。

三.指导口述。

1.按提纲分4步说一说老师做不倒翁的过程。

2.用上连接词连贯地说说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评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8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模板5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三年级下册教案优质7篇

2024年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案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210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