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和写作水平,每次人们观看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不少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观后感,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地球流浪电影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地球流浪电影观后感篇1
昨晚,妈妈带我到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地球本来是围绕太阳转的一颗小行星,可是因为太阳即将毁灭将会吞噬地球,同时地球表面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八十几度,宛若整个南极。人类只能住在地表层负一百多层电梯的地球里面,人类决定将整个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为此人类在全球制造了1万多台很大的推进器和转向机,帮助地球改变转向,用时2500年,到达宇宙里的新家园。
他们在前进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着地球的大气层,而且强大的引力会将地球和木星相撞,并且将地球瓦解掉。人类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发布通知让各国救援先锋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着地球灭亡时刻的到来。
中国救援队在最绝望的时刻想出了一个办法:因为木星上有很多氢气,点火发射火力到木星上点燃木星氢气,让火力冲爆力推开地球不让地球撞击木星。为此其中几位队友,在执行这个任务中丧命,还有几位身受重伤,历尽千辛万苦,可惜已发射的火力离木星还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时候,一位中国的宇宙飞行员决定点燃宇宙飞船,然后自己带着飞船上的燃料飞到木星上点燃木星,可是国际政府因为那个飞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类的文明种子,让他放弃地球。这位飞行员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亿人类还是独自将飞船飞到了木星上,引爆氢气黑洞并且光荣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地球的获救。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人类真的很团结一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都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地球流浪电影观后感篇2
?流浪地球》是一部有一点科幻感觉的国产大片。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太阳的体积开始慢慢增大,100年后将会吞掉地球,而300年后整个太阳系都将不复存在。所以人类决定离开太阳系到另一个星系找新家园。所以人们在地球上建了上万个推进器。在途中因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大部分转向推进器都熄灭了,男主刘启和一些人最后团结一致拯救地球的故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要团结一致。比如电影中的有一个片段,是推发动机的“撞针”就有各国的救援队一起推动最后才得以成功。人们得出要找新家园这个决定,也可以看出人们的团结。如果他们不团结,就不会做出要找新家园这个决定,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毁灭。
我们还要有希望、有信心。平时不管干什么事我们都要有信心对自己有希望,这样才能办成功,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信心那是不可能办成功的。在社会上就有很多没有希望、没有信心的人,经历了一些小挫折就会感觉到自己不会成功,但是他如果感觉自己有希望、有信心我敢说他就会成功。就比如电影里面,如果男主有办法也不敢去尝试,地球终究还是会毁灭。所以我们做事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办到。要多鼓励自己。
我们平时要多在一些细节,比如在电影中如果男主在回忆的时候没有在意那个细节,他们终究是没有办法挽回地球被毁灭的结局。就比如做数学题,如果你读题只是简简单单的读一遍,而不是把其中所有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那么这道题你一定会做错。
我们也要做勇敢、乐于尝试的人,有时候你遇到困难了,想出了办法,但是你不勇敢、不乐于尝试那么这办法只是想想而已了,就比如你想知道这一盆水的温度,但是也不乐于尝试你是不知道的。就比如电影中男主想出了办法,但是他不敢尝试、不勇敢那么地球迎来还是毁灭。
我们平时也要孝顺父母,现在的社会上都有很多不孝顺父母,还问父母要钱的人,毕竟百善孝为先。在电影中男主也是非常爱自己的姥爷的,虽然表面上不是,但是在上海的那一段可以充分看出他比较爱自己的老爷。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团结、做事情对自己有信心、细心、勇敢、乐于尝试、孝顺父母的人。
地球流浪电影观后感篇3
我感觉这个电影算是有3个主线,其主角分别为刘培强(吴京饰)、图恒宇(刘德华饰)、刘喆直(李雪健饰)。
主线1(主角刘培强):张鹏(沙溢饰)是刘培强的师傅,他带领刘培强走上了飞行员甚至是宇航员的道路。在刘培强的成长途中,他也认识了他的队友韩朵朵(王智饰),最后他们喜结连理,育有一子。但是由于太阳辐射危机,韩朵朵患有癌症,最终不幸离世。刘培强为了保障孩子和妻子的地下城名额,他主动报名参加月球领航员的选拔,但是550w高速计算机(moss)的“刁钻”问题让刘培强失控,遗憾淘汰。但是后来由于情况紧急,他们临阵加入;上到月球之后,由于突发情况,他们小队未能完成任务,但是为了不负重托,他决定将自己留在月球完成任务,并将希望留给队友;于此同时,他的师傅张鹏与世界各国50岁以上的领航员一起决定以身点燃炸弹,他的师傅给了他最后的希望,使他返回了空间站,逃离了危机。
主线2(主角图恒宇):架构师图恒宇原来休眠于月球,但是由于能源危机被唤醒,其中他仍然不忘记他的女儿图丫丫(王若熹饰),为此他寄托于数字生命的丫丫,他的组长马兆(宁理饰),其实在最开始我觉得图恒宇有点自私,为了给早死的女儿“完整的一生”,便决定将其女儿的数字信息送至“moss”高速计算机上;由于他自己的不懈钻研探索,他成功“给”了丫丫“完整的一生”;且在月球推动机损坏后,他戴罪立功,参与了复原北京根服务器的任务,危急关头,他带着众人的希望进入了数字世界,和丫丫一起拯救世界。
主线3(主角刘喆直):刘喆直是联合国的代表,也是中国的外交官,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郝晓晞(朱颜曼滋饰)是新的外交官。他们主推“移山计划”以及“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也主推世界团结合作面对危机,甚至力排众议,坚信中国会完成任务而开启行星发动机……最终,因为他们的坚持,地球摆脱了月球,飞离太阳系……
其实,还有更加深层次的主线贯穿这所谓的三个主线,即550w高速计算机(moss),或者说数字生命,他似乎指出了人类面临的危机时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是他在后面一手推动的,我觉得可能有月球推动机的损坏、北京根服务区的电动门失控等等,同时,在一些场合,摄像头占据了较多的时长,也是在给moss的“情感化”出场做铺垫。
还有一点就是,理智和情感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呢?在这部电影中,因为有图恒宇的情感,他成了理智代表“moss”设想中的变量,但是从局部来看,因为图恒宇的情感,有些事情变得坏,当然,也有些事变得更好……从moss与刘培强的对话中,他们观念不同:或许这也就是机器与人类的一部分区别吧,机器只想着最优解而不考虑情感,但是人类或许更会考虑情感。
外交官从刘喆直到郝晓晞再到下一批,这是一种传承;当看到以张鹏为代表的全球各个国家的50岁以上的领航员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决定前进,将希望留给新一代,这也是一种传承。最近因为看其他小说,我在某种程度上站在了“上帝视角”,因此我觉得我们其实也不过只是普通的一代,我们上一代会有伟人,我们下一代还有希望,我们也面临着众多难题。就像因为一些有志青年的不断付出才会有我们现在的今天,我们现在就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有我们美好的未来。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但是同样也会有消亡,也会有存活,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因此,希望也就存在于我们一代代人的奋斗中,我们中国的历史也就在这一代代人的奋斗中展开了篇章。
凡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在“扛起倒下来的天”的“伟人”的结果下生存,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会显得很渺小;在灾难来临之际,只能有一部分人才能存活,这需要运气。英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能算作“扛起倒下来的天”的“伟人”,他们的家人或许会因为他们的成就而有所优待(其实现在的社会也是如此,我们会给予先烈子女或者其他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的亲戚一些优待),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就必须扛起自己的一些责任,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那么,我觉得他们愿意扛起自己的责任,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也有所求,这里的刘培强、刘喆直、张鹏、马兆等人因为家人或者是地球上的无数人。说实在的,或许我更愿意做一个“英雄”,不是因为我有多伟大的节操,或许知识因为我不想自己这么窝囊,或者说连自己的死法都无法自己决定。
其实我感觉,在最后的危急关头,每个人的作用都至关重要,稍有偏颇,最后的结果可能差之千里。因此我们也就需要认真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在必要关头也可以帮助别人完成任务。
还有一点,其实现在的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现在所做的究竟是对是错,因此也就会有斗争,因此想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在某一程度上,就需要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足够的能力来验证。在不知道图恒宇是moss计划中的变量之前,我们能认为他做的就是对的吗?当然,即使知道了图恒宇是moss计划中的变量,我们能认为他做的就是对的吗?其实,未来确实是个未知量,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为未来探索更多的、尽可能准确的可能性。
地球流浪电影观后感篇4
年初,顺利面世的电影《流浪地球》,是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刘欣慈——众科幻小说里,第一部真正变成影片的作品。《流浪地球》在电影院如火如荼地上映,我个人认为:影片无论从对细节的处理,还是对作品的刻画,不愧为媒体所言,《流浪地球》堪称国产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一部精美影片。
故事设定的背景是在未来,由于太阳急速衰老膨胀,没有了太阳,地球将遭遇灭顶之灾,人类为了生存下来,开始了一个长达2500年的行星移民计划,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地面上将不再有人居住,仅剩余的人口都在人工建造的地下城生活,靠着科技投影出的假象,蓝天白云、青青草地,迷惑人们的视觉,可在这背后,覆盖的是一块块腐朽的钢铁组成的废墟,死一般的沉寂包裹着,仅能够听到的,也只是生灵的哀叹。
影片一开始,没有急于进入剧情的主线本身,而是耐心交代了两对父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年幼的刘启坐在父亲刘培强的腿上,倚靠着他看天文镜里宇宙里的木星;韩子昂坐在旁边,看着儿孙俩,脸上也挂满了笑容。刘培强将通行证交于韩子昂,也把刘启托付给他,这样,他们就可以免受残酷的抽签,顺利进入地下城安全生活,自己到空间站去工作。
刘启与韩朵朵好奇来到地面上,阴差阳错的和韩子昂以及一些人员成为了救援队,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可以得知,刘启的家庭始终处于残缺状态,对父亲的感情是悔,是恨。他反抗父亲的指令,心中与父亲敌对的心理屹立不动,但这只是大多数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刘启心中的感情得到解放,他理解了父亲的选择,第一次走进他的内心,第一次与父亲感同身受,完成了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心理蜕变。
生命的牺牲,在影片里最是寻常。但这些在与命运搏斗的人物也没有时间为牺牲的人哀伤,只能为了大众的利益继续前行,刘启如此,韩朵朵如此,那些救援的人也如此,他们要忍受亲人的离别,牺牲自由的时间,背负沉重的使命前行。
“希望,是这个年代里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正是这份希望,令苦难中的人们重获新生,令彼此分离的人能够紧紧相拥,也让人们明白生命的珍贵,让地球抓住求命稻草,得到新的生命。
地球流浪电影观后感篇5
电影,可给人启示,可让人深思,可令人感动。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的心像是被撞击了似的猛然触动,怎样也无法想象那一天降临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开始不断膨胀,地球将面临被气化的危险。此时的人类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作出了大胆的想法:携上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将是一场长达2500年的恢弘计划,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刹车阶段。人类不惜一切代价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用其巨大推力迫使地球停止自传。二、逃逸阶段。全功率开启发动机,使地球加速驶离太阳系。三、先流浪阶段。利用太阳、木星完成最后加速,驶向新家园。四、后流浪阶段。地球驶出太阳系后,发动机全功率开启,利用500年时间将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滑行1300年。接着转换发动机,用700年进行减速。五、新太阳时代。地球进入新家园比邻星的轨道,成为比邻星的卫星。
可现实与计划总有不同。当地球驶近木星的时候,被木星引力所影响了路线,径直冲向木星。据计算,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残酷的事实让人们绝望不已,纷纷放弃。最终还是刘启等人坚持下来,不惜以生命做代价,向木星发起冲击,以反射回的力拯救了地球。
影片中有不少泪点。有刘启拼命挽救姥爷的急切,有韩朵朵充满哭腔的恳求,更有刘培强为了儿子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的决定。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是全影的情感核心,激情中难免透着些许悲壮。
莫斯说:“让人类保持理性,是一种奢求。”的确,人在感情面前往往会不计后果。刘培强也是为了刘启,或许也为了地球,所以才驾驶着空间站去撞木星。要知道,空间站保存着人类受精卵,以及各种人类文化传承。就算地球毁灭,空间站依然能在宇宙中四处漂泊,人类至少不会马上灭绝,人类文化传承也不会丢失。而刘培强此种举动,就是浇灭了人类心中的希望:刘培强没有把握一定成功,而后路也没有了。但对儿子深深的爱,使刘培强毅然决定要尝试。而对于刘启来说,自小父亲的离家以及父亲放弃母亲的决定,使二人之间产生了无形的隔阂。并且父亲说刘启抬头就能望见他,刘启一直认为这是在骗自己。可当刘培强撞向木星时,那一刻他真的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再也无法回来了。那一瞬间,刘启对刘培强多年的怨恨一下被击破,他万分不舍。其实刘启心中也未必没有刘培强,只是亲情尘封多年,使刘启对父亲下意识排斥。而当心中最深处的感情被生死唤醒,刘启疯狂想要挽救刘培强。正是血浓于水,多年父子情中掺杂的水分,又怎么浓得过血脉相连的一个“情”字呢?二人之间的父子亲情,让每一个人为之动容。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让人深思。有科学宇宙的奥秘,有临危不惧的冷静,更多的,是感人的亲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