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书写是能够让我们的不断更迭的想法得到记录的,心得体会是我们的内心以及思想得到提升的关键性材料,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体会篇1
教书近40年的陈立群是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2016年退休后,浙江不少民办中学开出百万年薪聘请他,但陈立群不为所动,而是主动来到条件艰苦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台江县工作。
陈立群:我就是一介书生,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教好书,做好我自己的教育工作。
台江民族中学是台江县唯一的公办高中,苗族学生接近98%。副校长刘跃富回忆,陈立群来支教之前,台江民族中学在黔东南州高中考评时连年排在末尾,个别年份,考上一本的学生不超过1人。
刘跃富:2017年以前,中考前100名我们学校难得有5到10个。
面对教育基础如此薄弱的学校,陈立群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铁腕措施:统一实行学生寄宿制,制定职工考勤办法、教师退出机制等10多项管理制度。他还自掏腰包,设立了陈立群奖教育金。陈立群治校的三年里,台江民族中学高考本科上线学生人数持续攀升,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竟达到65%以上,增长人数在全州排名第一。陈立群说,他还要帮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陈立群: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个心愿就是有更多的苗族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陈立群不忘初心,始终用真心、动真情搞教育,承担起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工作进入了攻城拔寨的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扶贫合作。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需要像陈立群一样有情怀、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也需要更多甘于扎根西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青年教师力量。
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体会篇2
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时代楷模陈立群的先进事迹也传遍大江南北,“一生赤诚献教育,万千桃李尽芬芳。”他以“功成不必有我”的教育情怀和“功成必定在我”的责任担当,用自己的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投身教育,唤醒无数青年成才,培养无数青年教师成长,令人感动之余也无比敬佩。在今天的大会上,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深感荣幸,欣喜之余感受更多的是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习总书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承担起文化自信、文化兴邦、科教兴国的的使命,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做为一名平凡的小学教师,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从王益区教学能手、铜川市学科带头人,成长为王益区名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省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从一开始不知道工作坊、工作室是什么,摸着石头过河,山一程,水一程,一路走来,的确感慨良多。在王益区教科体系统开展向“时代楷模”陈立群同志学习的今天,我也有许多感触想跟大家分享。
这些年,我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荣誉,但我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对自身业务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是教育团队同行的鼓励和共同成长的结果,对此,我将永远心存感激。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我都会把这种感激化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行动。我也深知,自己取得的一些荣誉不是头衔,而是责任,是使命。与一般老师相比,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角色、完成更多的任务,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区域教育的发展献谋划策出力。
在未来的奋斗历程中,我想,向陈立群同志学习做“好教师”,首先要筑厚德,做师德的楷模。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是孩子们学习的楷模。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潜心教学和研究,弘扬优良学风,恪守学术道德,引导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我想应该是修精业,当教育的脊梁。习总书记希望老师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他们的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寄托送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有责任促进教育的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人们常说,责任,是师者永恒的承诺和担当,用教育家的情怀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份事业,用心经营,学术精湛,业求精良,严求精深,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第三,要践好行,做引领的先驱。我们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要用深度的思考引领扎实的行动,让我们的每一步探索都能坚实有力,让课堂出知识,让研究出成果,让实践出智慧,使我们的工作坊、工作室团队成为教学研讨的集散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名师成长的孵化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我们将以“四有”好老师作为标杆,把人民满意的教师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努力追梦,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理念先进的教师团队不懈奋斗,共同谱写王益教育的新篇章。
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体会篇3
陈立群头顶“全国名校长”的光环退休,婉拒百万年薪聘请,离开繁华都市和亲人远赴黔东南偏远山区无偿支教,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民族高中校长,躬身教育扶贫,重视“精神成长”,不改初心本色……他用“师者”的爱心和责任,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注入时代精神,为边疆地区孩子点燃梦想与希望,他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支教期间翻山越岭、走寨访户,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陈立群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生动体现,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涌现的教书育人楷模,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追赶的典范。
一、学习楷模,坚守初心,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陈立群的支教初衷就是这样简单、真诚。他用“花甲之年入深山”的行动证明了教育的神奇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千百万有理想、敢担当的教师造就的。大山深处,那些聚光灯照不到的贫困家庭,他们的未来由谁来点亮?陈立群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这样的时代楷模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鲜活教材,我园通过全教会、党员会观看视频、宣讲实际、座谈讨论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及教职工学习陈立群先进事迹,引导全体同志以陈立群为榜样,学习陈立群不忘初心、不为功利,不求功德,为教育而生,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人,教好书”。
二、学习楷模,用爱育人,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陈立群是“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他心中装满了爱,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使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用在陈立群身上,真是恰如其分。花甲之年,他志愿义务支教,和苗乡孩子结下父子般的深情。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很多人也唤他“校长爸爸”。向陈立群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视群众为亲人,把学生当儿女,给孩子们一双爱与责任的翅膀,让他们能在我们的肩膀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向陈立群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扎根教育、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坚持把工作当做事业的精神。建园以来,我园坚持“让明天的太阳从这里升起”的办园思想,认真履行教书育人工作职责。我们倡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把自己的理想和专业发展融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之中,做幼儿的“老师妈妈、妈妈老师”。人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做孩子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学习楷模,牢记使命,创办人民满意名园??
陈立群以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先进的办学教育理念,创新奋斗的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心,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奋斗奉献带出了一支好队伍,带来了办学的高质量,改变了苗乡学子的命运。这是一位执着的校长对教育公平的践行,也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对教育均衡的呼唤,更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一种情怀、态度和担当。
开展向陈立群同志学习活动,就是要学习他忠诚党的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我园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陈立群精神,始终牢记教育初心,坚持全面育人,正确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以身作则做表率,勇于担当带队伍,身体力行抓教育,在管园育人的岗位上见行动,出实效。秉承“用爱养育,用心教育”理念,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保教质量不断提高,连续五年被评为王益区保教质量优秀幼儿园,连续七年被评为王益区教科体系统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我园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坚持园际交流。几年来,由省市级教学能手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帮扶小分队深入我们王益区所有公办幼儿园及耀州、印台、新区等园所开展送教帮扶或跟岗学习等活动,为全市幼儿教师、园长作“园所文化建设”、“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科学开展一日活动”等的专题培训,引领姐妹园所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我园还参与了省教育厅组织的“结对帮扶”活动,两年来,通过入园指导、教学能手送教、专题培训、来园参观、跟岗学习等方法,使商洛市柞水县第二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大幅度提升,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开展向陈立群同志学习活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取得的点滴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更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尽管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离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要乘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东风,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陈立群同志为榜样,以李秋莲同志为榜样,以红旗街道党委为榜样,秉持“不为功利,不求功德”的初心,坚持“用爱养育,用心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锐意进取,努力把王益一幼建设成人民满意的一流名园所。
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体会篇4
对于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我最初是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上首次知悉,之后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陈立群的新闻采访资料,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2019年11月8日,我有幸到_____参加“时代楷模”陈立群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现场聆听陈立群同志亲自讲述来黔东南义务支教的经历、体会和感悟,了解到更多此前不曾了解的感人事迹和点滴细节,再次感动,灵魂再次受到洗礼。
在此之前,我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知道陈立群从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放弃多家民办中学提供的百万高薪聘请,只身来到离家1000多公里的苗疆腹地,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分文不取,义务支教。他来到台江后,一头扎进苗乡,用3年多的时间,在“爱心与责任感”的驱动下,改变了台江民族中学过去多年在全州排名垫底的状况,教学质量大幅跃升。他心中有大爱、无私奉献,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他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去关爱学生的成长。短短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
11月8日现场报告会上,陈立群同志给我们讲述了更多的细节。他围绕“教育扶贫”这一主题,根据黔东南的社会现实,提出扶贫要扶智的主张,并结合自己三年多来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如何扶智的过程。陈立群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管理经验、有益措施分享给大家。其中,给我留下不少令人印象深刻、闪耀思想光芒的语句,如“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人的使命是提升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扶贫要扶智,扶智先扶师”,等等。他的很多观点、措施,都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黔东南、根据台江民族中学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东部,要办好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就可以,但在黔东南,这个不适用。这不仅仅是东西部办学特点的不同,而且是思想观念和现实的差距。
我最初认知陈立群,是因为他获评全国“时代楷模”。今天,聆听了他的讲述之后,才知道,在“时代楷模”光环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和只有他本人才体会得到的辛酸。他分享了当初如何来到贵州、如何结缘黔东南,以及到台江民族中学后遇到的困难和酸甜苦辣;也分享了当年创办宏志班遭遇的困境。其实,陈立群并不富有,能在台江民族中学坚持三年多的时间,先后出资30余万元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学生,除了“爱与责任”之外,主要得到了整个家族的支持。他出生于农村,一身从事教育,两袖清风,没有钱,在浙江的住所是政府提供的适用房。他资助苗族贫困学生的钱,是包括他姐姐的女儿、姐姐女儿的女儿在内的整个家族人的支助。他说,到台江支教扶贫,是整个家族行为。
陈立群从教近40年,潜心育人,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2016年退休后,面对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他都婉拒了。他的身体不好,患有疾病;他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应该说,陈立群是需要钱、需要照顾家人的。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百万年薪、远离亲人奔赴苗疆?我想,就是他一直奉行的“爱与责任”。这是他教育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的理念。这一理念伴随了他的整个从教生涯,无论身在何处,都在践行这一理念。过去,他担任中学校长34年,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乐教善教、思维创新,倡导宏志教育,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融入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退休后,他来到贵州,深入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格和精神!
陈立群同志是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涌现的教书育人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典型事迹、教育理念、无私精神,让人震撼,让人感动。让我们以陈立群为榜样,传承陈立群“爱与责任”的育人理念,潜心教书、用心育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立德树人和教育脱贫的事业中去,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体会篇5
中央宣传部9月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央视播放了《扎根苗乡烛照学子的优秀支教校长》纪录片,讲述了全国重点高中杭州市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退休后,没有选择给他开价200万年薪的民办学校,而是来到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成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唯一一所中学的校长,分文不取,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读着读着,眼眶湿润了好几次,被这位老师的无私付出和智慧睿智所深深感动,陈老师无愧为时代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花甲入苗乡,愿为烛光亮。”
杭州市学军中学是教育届响当当的牌子,这个学校的校长,可以说是中小学教育届的翘楚。当得知陈立群校长即将退下来的时候,很多民办中学都发出了诚挚的邀约,有的开出了200万的年薪。“儿去贵州,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是陈立群选择去贵州支教临走前告别90岁老母亲的话,在他的内心深处,去最需要他的地方,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成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带动更多的人,而他做到了,为了达成这个心愿,他不仅分文不取,还延长了支教的时间。
“知识强命运,宏志唤大爱。”
34年中,陈立群做过5所学校的校长,面对不同的生源和起点,他能把后进的学校带到拔尖的水平。2001年,陈校长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创办了浙江省首届宏志班,招收品学兼优、家庭困境的孩子,免除所有的费用,还为学习提供补贴和资助。陈校长为了筹集资金,敲了数不清的企业大门,为了找到这些孩子,他走访了数不清的山区中学。宏志班的学子在陈校长的指导下,慢慢变得自信、阳光,不仅在高考交出了惊喜的答卷,更是在走上社会后学会感恩,反哺社会和学校。
“播下一粒种,愿化蒲公英。”
在台江中学改善学校条件,规范学校制度,挽留优秀师资,关怀贫困学生,陈立群校长全身心的投入,换来学生成绩的大提升,也让台江的家长和孩子前所未有地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但陈校长很清醒,“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他在爱人的支持下,把自己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奖金20多万元钱都拿了出来,设立奖教金,奖励优秀教师。去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全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他义务讲座60多场,培训校长、教师超过万人,竭尽全力为贵州培养一支留得下、靠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他是一位追逐教育梦想的痴者,也是一位倾注变革心血的勇者,更是一位放眼长远发展的智者。陈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大爱,让我们体悟到胸怀“初心”,踏实践行的感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