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经常写心得体会,我们明白,心得体会是通往成长的桥梁,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8篇,供大家参考。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
读罢《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看过网上有关此文的读后感,我开始思考。
我思考的不是我们和宋濂、马君则生活环境优越性的对比,也不是我们之间所处社会的优劣,而是为学的精神。
如何为学?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的开头就写到“余幼时即嗜学”。他从小热爱学习,而且,在从师之际,冒着冬天刺骨的寒风,背着行囊,忍着皮肤冻裂的疼痛,克服各种困难,凭借自己的努力,认真读书、做学问。
你看他,没有华丽的衣服和美丽的珠宝饰物,不会把自己装扮成天上的仙人;你看他,也没有更多的锋芒,不会把自己装饰成浮躁又自大的人,谦逊的他反而在官场和学舍里有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类似的例子,螃蟹有着“六跪而二螯”,却成天假正经,找蛇和鳝的洞穴安身,浮躁又蛮横。而“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踏踏实实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闷头钻洞,反而拥有自己的厅室。正是有着默默无闻的坚韧、淡定和信念,宋濂和蚯蚓并没有碌碌无为,他们为自己打造出一片天地,享受成功后的喜悦。
因此,为学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对学问的热爱与执著,其次是有一份“为”的行动与努力,最后就是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可以使热爱常在,行动永恒。这三者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只有这份主观能动性,不足以成功,客观因素也在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为学求得成功的路上,要学会求助于他人,宋濂和马君则正是善于求助、利用他人的帮助,才把握住了成功的机遇。试想想,如果没有那户善良的“藏书之家”借书于宋濂,宋濂那份“嗜学”恐怕会被残酷的事实消磨殆尽;如果没有那位德高望重的“先达”为宋濂指点迷津,宋濂恐怕还要踏上更加艰苦的求学之路。当然,只有“自助”,才会有“人助”、“天助”。
很多人会去比较宋濂和我们之间的差别,他们说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理应像宋濂、马君则一样有不错的成绩,有一肚子学问。这点我不完全赞同。我们和宋濂比,我们有更多的物质诱惑。或许正是那些物质诱惑,使得我们不能淡定十足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读书;面对学业上的失败,我们更多的是把失败归结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查、自纠。这样比较下来,我们和荀子笔下躁动的螃蟹有何区别?!再者,面对机遇,我们不懂得把握。机遇像手中的流沙,有多少个幸运被我们丢失?有多少成功被我们摧毁?
我想,关于为学的思考,还有更多更深;但是,更重要的是行动,而六百多年前的宋濂,早为我们指明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对此,回想从教二十年以来我,很有感触、深有体会。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另我思考很多很多……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3
?教育是慢的艺术》
我是一名教师。近期,读了张文质的书《教育是慢的艺术》,感悟很多,随手记在了书页中。现抄录下来,共同行参考。
消极心态害死人。人一旦消极起来,看世界,世界是病态的;看世人,人心是叵测的;看自己,自己亦事事不如人,时时不如意。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教育的勇气的消弥,人之主观能动性的消失是无奈的,能继续拥有教育的理想的人是勇士。
有效教学之“效”是什么?是效用?是成人的效用,还是成长的效用,还是成才的效用?是效能?高效、长效还是低效?高效就一定好吗?农药杀虫高效,但有毒。养鸡场的肉鸡生长快,但有激素。
控制班级和关注个体一旦冲突,我们习惯于控制班级,这就是从整体出发,是顾大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名学生,面对同一篇文章,就会有多少种感悟和体验。标准答案是什么?是小偷,偷去了孩子的梦想,是猎手,折断了孩子腾飞的翅膀。
让老师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和生活状态,让教大班额的老师去关注这些“教学”以外的东西是很困难的。试问一下能真正关心孩子的生命、生活的家长能有多少?很多家长关注的不也是“成才”而不是成长吗?
应该转变教育的观念的不仅仅是教师,应该是全民。教育改革要全民总动员。如果不,就把学校“教育”二字的概念之内涵缩小一下,不用把家长的教育责任,社会的教育责任都加在学校和教师身上。
知识和文化密切相关,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现在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有知识的,但不少人缺少文化。教给学生知识是教书匠,用文化去影响学生才是教育家。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对“教育”二字都是一知半解的,只会“教”而不会育,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那些文盲或半文盲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就更可想而知了。
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一定可以教育出好子女来。变富了是好事,但如果价值观念扭曲了,再想教育好子女就难了。
不过,这样的家长心目中的好子女也与我们正常人的不同,他心目中的好就是坏。
当老师的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该学些什么?学什么呢?学习生活的智慧、生存的技巧和生命的解码。当老师的还要清楚应该指导孩子怎样学?怎样学呢?要让学生乐学、善学、恒学。乐学者,学之有趣,善学者,学之有法,恒学者,学有毅力,学贵有恒也。
错误的教育观一旦在老师身上打下烙印,这个老师就可怕起来,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有错误,而他却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正确,他越努力,受害的孩子越多。孩子受的害越深。
教育的真实(现实)与教育的真谛(理想)严重脱节是目前一切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必须生活在现实中。
整个社会都不按规矩办事,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按规矩办事,岂不害了孩子。任何教育都要实事求是,与现实相结合。
强调结果的教育是快的教育,强调过程的教育是慢的教育。快好,慢好,不言自明。
教育是上层建筑,经济史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教育的发展。想让大山里的孩子同北京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成长,起点是各自不同的家庭。
我上学的时候,很想多看书,可惜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里,我都找不到书。现在的社会随处都能找到书,却没有了嗜书如命的人。
我上小学时,有的同伴没有机会读小学,我上中学时,很多同伴又没有机会读中学,我和我们那一代人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今,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必须读九年书,但厌学的孩子却越来越多。
如今的教育有赶鸭子上架之嫌,鸭子不愿上架,硬赶着它们上,结果只能是鸭子辛苦,痛苦,赶鸭子的人亦辛苦,痛苦。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哪里来?是个大课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教育上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因材施教需要在了解每一个具体的孩子后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如果一个班有40个孩子,这个老师就要根据40种不同情况制订40份方案并付诸实施。统一要求就不一样了,但统一要求扼杀了孩子的差异,不人道,甚至简单粗暴。对于懒惰的老师来讲,自然喜欢选择统一要求,中国人多,学校班额大,是同情,是教育的现实。
理想中的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生命力旺盛的,可型性很强的,有创造力的。现实中却不乏可恶,沾染恶习的孩子。
理想的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个性化的,有理想、有朝气的,现实中,教师往往有太多的约束,继之而无聊,无奈。
教育的理想是不看成绩,只看学生是否得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是只看成绩,成绩之外的都是花架子,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动物的本能,亦是人的本能。如果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一定是他的心理出现问题了。
好教师对待孩子,应该如大自然对待万物,尽可能地为所有的不同的(孩子)生物提供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创造一切条件让它们按自己的方式生长。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4
读《傅雷家书》让我感受最深、最能体会到的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触及心底的牵挂和关爱。
父亲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每一封信,言语都很平静,不仅仅是在和儿子诉说感悟和交流思想,更能带动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当得知儿子又过了一个难关后,傅雷在回信中写道:“人生的苦难,可是是这几个,其余只是变奏曲而已。你有跟自我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必须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
作为父亲,他更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儿子前行的方向,也解惑了青少年成长中的迷茫与困顿,成就最好的自我。他用自我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对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极力推荐孩子们好好地的阅读这本书,因为仅有用心去读它,你不仅仅能从书中体会到一个父亲活力澎湃、深似大海的爱,并且能从中学到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所以孩子们让我们一齐读这本经典的优秀读物吧!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放在沙发上,每次坐下来就捧起它读上几页。从中学到的值得拿来用的很多,也有的建议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的。但每次都会有所得。下面关于注意力的问题,怎样控制学生注意力,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6
?经营班级》这本书是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之一,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经营班级》。这本书从认识学生、亲近学生、培养学生、管理班级、建设班级、搞活班级、沟通同事等七个方面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进行了系统和富有深度的阐释。一个充满友爱、上进、责任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的培养和指导。一个好的班主任,对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规则建构能力、民主参与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从更广泛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地成长。班级是学生成长河发展的重要平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许并不亚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文化的缔造者和班集体的精神领袖,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经营班级》》。特别是在家校沟通与合作方面,班主任扮演着桥梁与纽带的角色。
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孩子什么呢?最主要是热情、温暖和尊重,没有尊重,爱就会表现出支配和控制,作为班主任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班主任老师用亲切自然的态度迎接孩子,让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孩子慢慢就会亲近你,信赖你,把老师当作最亲近的人,对你无话不说。班集体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给学生以心理导向,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集体,自然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在管理时要给同学机会,改正了就不要批评了……。孩子们真了不起。
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却异常重要,一个充满友爱、上进、责任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班级,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从而发展自我提供舞台。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向优秀班主任学习。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7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习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平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习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后知后觉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8
茶花女从小父母就双亡,她是被拐骗到城市里来的。因为茶花女的美貌,使得她受万人瞩目,很快成了交际花。她经常陪子爵,伯爵这些人喝酒,抽烟,聊天到半夜,不久,茶花女得了无药可治的肺病,常常咳嗽,甚至吐血。她去医馆治疗时,认识了赫赫有名的公爵,认她做了干女儿,千叮万嘱道:"不要去娱乐场,刚养好的身子不要再搞坏了,生活费我会定期给你的。"耐不住寂寞的茶花女又跑出去了,肺病缠着茶花女不放,硬是把她拉到生死边缘。一位叫亚芒的年轻小伙子对茶花女一见钟情,想尽办法去接近她,帮她治好病。茶花女惊喜万分,她想自己这个交际花在垂死边缘还有人喜欢她。他们租下了一间四季如春的小屋,在保姆的伺候下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茶花女的身体日见好转。许多人瞧不起亚芒,他们觉得亚芒怎么能和一个交际花结婚呢亚芒和茶花女毫不在意这些。在亚芒的父亲的劝说下,茶花女坚持与亚芒分手,这是因为茶花女不想耽误亚芒的大好前途。最后,茶花女因爱亚芒过度自我折磨,含悲死去。
这原本是多么美好的一段姻缘啊!但被亚芒的父亲打破了。谁不希望自己能幸福的过上一辈子。虽然茶花女身份卑微,别人只是贪图美貌而去接近她,但是她一点也不自卑,而是对爱情的忠贞不虞。在死前的那一刻,她觉得在自己的生命里终究辉煌过,在是万人瞩目的焦点时,她就像女王一样。茶花女至少知道这世界上有个人爱她,在爱情这一方面,她已经没有遗憾了。死前的那一滴眼泪见证了亚芒和茶花女之间的爱,是任何锋利的武器都戳不透的。
如果茶花女当初没有被骗到城市里来,也许现在是个纯洁,过着平静,悠闲生活的少女。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下等人处处受人鄙视。不管遇到任何情况,生命是宝贵的,不应该像茶花女那样糟蹋身体。失望透顶的时候,应该想想做事的后果,这样就可以避免人们做出一些傻事,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