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个人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及时写好心得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向前走,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论语心得体会5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论语心得体会500字篇1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于这种说法以前也只是听说而已。当从电视上看到于丹讲《论语》时,立刻被她那浅显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所吸引。电视上的讲座几乎完整的看了下来,随后又买来书仔细地阅读。之后才知道,平时常常用以提醒学生的几句格言原来是出自《论语》,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于丹通过白语化的语言,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使《论语》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应该如何如何,要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吾与点也!的故事所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孔子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有三种,即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吧!
论语心得体会500字篇2
我喜爱这个世界上每一本有益的书籍,我同样也领悟到,任何一本书,只有反复的读,啃净了,吃透了,才算真正的取到其精髓。“吃”《论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想吃,到咀嚼,再回味,馨香书气,沁人心脾,实在幸福。
合上书,仿佛都可以闻到它溢出来的芹香,我陶醉在《论语》的一字一句之间。
初读《论语》时,恰好五六年级的样子,那时觉得《论语》只是白纸黑字的古文,着实无趣。再读《论语》时,已是初一,才觉得《论语》这本著作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虽然只是白纸黑字,只言片语,却勾勒出一个个美好画面:“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云年初壮志凌云的气宇不凡;“仁者不状,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字字寸金的描摹出风度翩翩的君子气概;“仁者爱人。”这简洁而又精练的四个字,无时无刻不呼唤着人间真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概括出为人处事的技巧以及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拳拳心语。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言语,使我的心灵顿时干净明澈,《论语》同时也将我引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我明白了,要如何让对待生活。
若在生活中,吃透《论语》,那《论语》就会使人心旷神怡,《侍坐》里就叙述到: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呼舞雾,咏而归。“是呀!能够和同伴边跳舞,一边唱歌,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回家去,才是一个人最幸福、最单纯的理想啊!这种理想不同于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这种平凡的理想却能充分体现出我们对省会的热爱和向往。《论语》使我明白权利、地位都只是一瞬间的繁华,只有那悠闲的,惬意的过好每一天,才是真正的生活。
?论语》让我更加完善了自己过好每一天的态度与方法,使我的心灵被滋润的芳香馥郁。
在学习中,《论语》是我指路的照明灯。升入初二后的我急于求成,忽略了对概念、定义的理解。这使我学的迷迷糊糊,各种教辅书上的学习方式更使我眼花缭乱。后来,我重新拾起了初中课本,仔细回味《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人生格言。格言中提倡的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了我的学习理念,使我受益非浅。
品位《论语》,如同在苦涩的薄荷中嚼出丝丝清甜,这些先苦后甜让我明白了做事一定不能违背顺序,要脚踏实地的向前走,否则就会失败。
?论语》的点点滴滴,虽然是由多个平凡的词组成的字字句句,却造就了许多人不平凡的一生。我相信,它们也会在我们的生命里开出一朵朵更灿烂而绚丽的花。
论语心得体会500字篇3
放假了,我在写暑假作业之余,想把论语这本书重新再阅读一遍,因为《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的基本道德观,读懂了它,也就等于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明白了做人的道德。我喜欢——为政篇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
一味的埋头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其实我有时也会偷懒,老师、家长布置的作业,我总会把“做完”当做“完成”,从来不去多想,多练,以为这些就足够了!学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当一道题做完的同时,应该去想想为什么布置这道题,这种题型还可以怎么解读?还可以怎样变换等等。
这样我就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学会钻研。不仅是学习,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父母的适当管理,是对我的爱护和基本的保护,要理解支持。要以“仁义”之心去面对。亲爱的同学们,推荐你们也去读这本伟著,它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人做事的准则,会使自己更加优秀的。
论语心得体会500字篇4
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一挥间悄然而逝,唯有一部经典未被时光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熣燦光芒,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
?论语》开辟了我学习的道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开启了我学习与思考的道路,使我开始探索世界的奥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劝告教会了我复习与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始温习而深深感悟。
?论语》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教会了我修养自身,从而,也能够使我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教会了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宽阔的心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了我做人要诚实,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不懂就是不懂,要不耻下问,否则只会贻笑大方。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也曾拜过师,而他的经历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我从中学到了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改变自身的缺点。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肩负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任。虽然前方的路荆棘遍布,但是我们要学会披荆斩棘;虽然前方雷电交加,但是我们要勇往直前,中国的未来由我们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在吟唱:读《论语》吧!
论语心得体会500字篇5
最初接触论语是中学的《论语十则》,当时只是死记硬背,了解一下字面意思。想象着古代学者摇头晃脑读书样子,很是有趣。借着这次全校的机关培训,今天再读来与以前相比却是另一番思考。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一万多字的作品,把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刚读起来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都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简短的语句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简短的语句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简短的语句谈论了教育教学、人生沧桑百态、君子、孝道等对后世影响巨大。
作为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孔子教育教学的观点。孔子是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才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来教导学生。当代学生的性格独立,差异很大,我们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上,孔子提倡教学相长。《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及其众弟子的对话,其中率直的子路常向孔子提出批评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而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他从未对孔子提出疑问,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他有帮助的人。孔子还敢于承认比他小很多的弟子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的启发,表明孔子向自己的学生学习的勇气可嘉,精神可佩。而现实生活中,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实之不易。
在学习方面,《论语》对我们启发也很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孔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大思想家。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他的境界之高。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如此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话。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虚心向别人学习,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我们要取长补短,广结良师益友。
孔子讲究孝道,孝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们却在褪色,经常会看到明明子女很多的老人却无人尽孝。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孔子所提倡的孝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在“常回家看看”已纳入法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多了解父母的需求,多对父母尽孝。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100多次谈到君子,他强调的是一种人格的自我修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衣食起居,而是心怀天下,而且能经常反思自己。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作为君子应该先去做然后再说要有言行的标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当今有些人每当有牵扯到个人利益时,经常互相漠视,甚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那就称不上孔子口中的君子。
为什么当今全世界那么多的孔子学院,可见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大师语中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不去苛求外界,努力完善自己,包容别人,为成为一个坦坦荡荡的真君子而努力奋斗。
论语心得体会500字篇6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