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心得大全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篇

我们在写体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展开,体会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最佳方式,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2

对于朱永新,曾在网站上看到过某位老师的文章中所提到过,隐约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而对于他的文章则从未看过。上次学校特为我们订了他的《新教育之梦》,带着对他的好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真可谓收益颇多、感慨颇多。

对于有关教育类的书,我看的不多,应该说是很少,因为这类书通常是很抽象、纯理论的,看起来很乏味,让人想睡觉。但这本书则大不相同,书中所写的纯粹是朱老师根据教育现状而谈到的他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外加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父母,非常实际、实在。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看完书后的一些感受。

关于德育,朱老师定位其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非常赞同。书中讲到,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我们幼儿园的德育基本上是通过晨间谈话、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的。晨间谈话时,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来感染孩子,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质上则不然。在学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如何孝敬长辈,幼儿都会说,但实际生活中呢?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接送,父母工作很忙所以这接送工作大都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每天放学,孩子们要拿好自己的衣物,换好鞋子回家,我经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吃力地为孩子换鞋子,而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在东摇西摆。小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有些中、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我还看到过一个孩子出手打奶奶。可见我们的德育效果如何,至少在孝敬教育这一块是失败的。

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孩子要爱祖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有时候讲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可笑。正像朱老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比如我在网上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消息,如某地区的一公交车上,扒手偷东西,一女学生及时指出,却遭到扒手的斥骂甚至殴打,而车上其他人却如同没看见一样,更可气的是那被偷的人非但没有感谢那位女生,而是转过头来对那位女生说“其实我身上没带钱包,哪怕偷。”看到这样的事例,谁还会去学那位女生呢?再比如,在某所成人高校中,有位女学员的男朋友在大白天冲进教室当着在场所有学员的面将其女友砍死,而在场的学员包括任课教师居然没有人出来阻止,直到人被砍死、凶手离去,才有人报警。还有某地区几位公安人员在大街上勇斗歹徒,结果有一位公安人员大腿动脉被割断躺在大街上奄奄一息,尽管行人很多,但谁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结果那位公安人员终因失血过多而英勇献身。这样的事虽然不多,但要列举出来也不少,可见我们现在的人的道德处于何种水平。在如何进行德育方面,我觉得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榜样。

关于教育方面,我还只是一个新手,因此,在此,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点想法。总之,朱老师所提出的这些,我觉得正是我们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正是我们一代代老师所为之奋斗而想实现的理想,我将以此为奋斗方向,并朝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工作。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理想而不懈地努力,相信这个新教育之梦一定会实现。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3

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于是,不断地寻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师博览》上读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周刊》上又读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通过南师大出版社邮购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写满了我的感受,强烈的共鸣使我爱不释手。

书的序言《梦想成真》被我用作了国旗下演讲;书中的文章我一次次在教师大会上宣讲。我第一次读一本教育著作如此痴迷。 第一次见到朱永新,是在中锐集团与苏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21世纪教育论坛上。大腹便便的形象,充满睿智的话语,一派学者的儒雅之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教育在线网站结缘,便更多地了解了朱永新。我曾一口气读完他发在教育在线上的所有贴子,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每天上教育在线成了我的必修课,几乎占领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教育在线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朱永新的文章、书籍拜读了许多,但还从没有听过他的讲演。第一次听他的报告是在无锡师范学校。听了整整一天,上午讲《中国教育缺什么?》,下午回答听众的提问。

朱永新的激情和博学,使我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对许多教育问题有忽然开朗之感。 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不是梦想,是完全能成为现实的。我开始了他的新教育实验。首先在儿子身上试点。我让儿子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写一篇日记。一个学期下来,儿子竟然背了150多首古诗词,写了100多篇日记。儿子的人文素养明显增强。儿子的试点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更坚定了我对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追寻

?我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个贴子《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我校发展的平台》,大张旗鼓地在全校开展新教育实验。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请朱永新来校作报告。我先给他发了一条短消息,没想到他很快回信:报告没问题。20xx年2月14日,情人节之夜,朱永新来到无锡南洋,送来了999朵玫瑰。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教育日记、聆听窗外的声音、生活化英语、娴熟地利用电脑学习工作、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朱永新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报告会结束了,许多教师还围着他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 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情感;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神圣;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责任;走进朱永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诸向阳)

有理想 ——读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随感 吴江市实验小学 费建妹 好些年前,在一教室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是鲁莽的学生当着众人的面询问他的老师:你教我也有些日子了,今天你就给我个评语吧!老师抬头看看这位学生,想想一直以来他的表现,笑了,他说:如果我讲的课已经没人听了,我就乘上一艘木筏子到海里寻短见,能够跟我一起去的,大概就只有你了。那位学生听了这话,心里高兴极了,尽管他已经听懂了老师话里的意思,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老师其实在说:你呀,除了胆大心粗以外,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但他却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位是孔子,一位是他的高徒仲由。从这个故事联想到我近些日子一直在细细品味的教育著作《新教育之梦》,我有很多感触。 感触之一:学生欢迎能和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人格的老师。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讲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是啊!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望、对老师有着崇拜、信任心理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不太敏捷,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不大令老师满意,但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上面这个故事中,如果孔子对学生仲由换一种方式直接批评他除了胆大心粗就一无是处,那么,我相信,仲由求知的欲望会被无情的扼杀,孔子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杰出的大教育家。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虽然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一些赏识成功教育、新型师生间平等民主式教育,但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使得我们好多教师观念未能真正转变,有些老师还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很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教育!

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只有自卑,缺乏应有的自信,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 感触之二:教师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写到: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这些教育的至理名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正是无数充满个性的生命的存在,这个世界便富有生机而且色彩斑斓。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设身处地为那些后进学生想想:面对老师讲授的新课不能理解,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面对一张张试卷头脑中一片空白,这样长此以往,他们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吗?他们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吗?

他们能喜欢上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吗?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自暴自弃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着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战吧!!!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4

读罢《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将教育的本质诠释的淋漓尽致,教育的未来、教育的理想进行了美好的憧憬。朱永新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的引言中用了英国盲人教育大臣戴维的故事---他不断追寻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在这本书里,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新教育之梦》一书文笔清新优美,寓意深刻透彻,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激情,充盈着诗意,澎湃着理想。朱永新老师从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到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娓娓而谈,让人感觉犹如与智者交流,又如与长辈沟通。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中的罗列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八点。使我豁然开朗:原来,人生有梦才精彩!

读着朱老师清新的文章,激起了我对未来的向往: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聊他们的未来与梦想,望着那张张可爱的面庞;向往着美好的教育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教育蓝图……学校不再是学生的牢狱,而是他们快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教师不再是重复的机械教学,而是充满激情与理想,追求卓越与创造,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开启诗意田园之门。但是如何成为一个既有诗意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且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又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呢?《新教育之梦》带给我许多思考。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squo;火花squo;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可是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激情没有不懈地追求卓越的努力,又怎能会成功?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从这里出发,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去拥抱生命中每一次的绽放。

让我们重拾自己的梦想,一路不断地追寻!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5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读后感。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squo;教育警察squo;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活教育与死教育读书心得通用7篇

读书教育心得体会8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最新8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优质7篇

爱心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教师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篇

教育魅力读书心得体会6篇

读书教育心得体会推荐8篇

活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优质6篇

活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参考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8077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