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写体会的情况,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是可以给读者带去无尽的遐思和感慨的,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戏曲课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1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如今的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戏曲的学习与欣赏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具有的魅力,并且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并积极的弘扬这种戏曲文化,故而我在这个学期选择了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鉴赏能力培训》这门课程。
在培训中, 每堂课、每位老师的讲授都让我感到获益匪浅。为期一周的培训,从戏曲的发展沿革、戏曲的人物的装扮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旦角、生角各行当的舞台表现特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教授。老师们言传身教地展示了中国戏曲中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特征。并带领我们一同体验了戏曲的唱腔、基本的手势、身段,以及对戏曲视频进行了赏析,让我对戏曲有一种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知道了戏曲的起源,以及大致的发展脉络。
2.了解了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体验和感受了戏曲中主要行当的基本身段。
4.聆听和欣赏演唱了越剧及昆曲中的`部分唱段。
5.欣赏了戏曲的舞台美术: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
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
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授课的老师都是当今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在上课时,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他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力求完善,孜孜不倦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们。
通过这次在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戏曲更加加深了认识。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戏曲前辈不断钻研,不断开垦的成果。作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将戏曲发扬光大,让学生对中国戏曲树立正确的观念。戏曲是大众的艺术,是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保护来继承。因此我决心,在以后音乐课程的戏曲教学环节中,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2
“《霸王别姬》,原本以为是写梅兰芳的,看到最后发现被导演骗了。”同学语。当然,这是大师的本事,名导的功力。
故事的开头,是一副很凄惨的画面,母亲含痛砍下儿子小豆子多余的小指,咬牙送进了梨园。
科班的师傅,心狠,手狠,孩子们多次逃跑,可是,却面对着更严重的惩罚。张国荣饰演的小豆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当他在逃跑后看到成名的角儿们的风光,被深深的震撼了,他决心回去,正如师傅说的,学戏,得自个成全自个。
回去的命运,只有一个,更深的责罚。同逃跑的小癞子,在实现人生最大的愿望——吃糖葫芦后,不堪责楚,上吊自杀。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这是老师傅的话。
终于,一部凄惨的风雨哈佛路后,成名的风光也相继而来。而,旧社会的戏子,终究不能脱离时代。
晚清,张公公的折辱,扭曲了小豆子的纯洁的心灵。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太多,成长史,辛酸泪,情感扭曲的同性恋倾向,政治对文化的荼毒。--的无情伤害,人情冷暖悲欢……我能看出来的或许只是太少。
所以说,真正的导演,只做自己的艺术,不会迎合观众。
小豆子变成了大名鼎鼎的程蝶衣,程老板。他入戏太深,不能容于这个时代,不管是清朝还是民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或是--土改,他从未变过,可惜,他的心灵和情感,被这个时代严重的扭曲。
所有人都变了,除了他。他信赖的大师兄竟然在--时候,无情的揭露了他。他最后仰天长叹:你们都骗我。
人生如戏,有高潮有低谷,起落的,超乎自己的想象。
人很渺小,自己的力量实在太薄弱,太多的无奈与纠结。只有靠自己,不管现在你是什么位置,什么身份,在社会这部大戏里,在时代的舞台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不管喜欢或是不喜欢,做好自己,是作为一个人的使命。
入戏的人活出了艺术,走不出戏的人永远不会生活。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3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4
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下个学期要及时记录教学点点滴滴,希望能在组里进行交流和学习,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与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5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以前常常听大家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是通过字面意思感觉到,练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通过这次的戏曲培训,我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几个字背后所代表这的辛勤付出。
我国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普及与传承,学校将是一个最好的宣传阵地,引领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曲教学和欣赏活动的开展。我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京剧、了解京剧、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