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只有全情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书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写出有深度的读后感,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语言和叙事手法的思考和分析,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弟子规读后感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1
?弟子规》“入则孝”就是说要孝顺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道出了在家怎样善事父母。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懂得很少,学《弟子规》之前我并不怎么懂得善事父母。
善事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以前父母叫我的时候一遍两遍,我毫无反应。父母命令我做事时,我总会偷懒或者投机取巧。父母教我道理时,我也从不好好听。父母责怪我时,我常常会隐瞒事实,心里很不服气。
以前的我总是顽皮,任性,把父母的话根本不当一回事。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懂得了父母的苦衷。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大都时间一人在家,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一下班不是休息、娱乐而是忙着做这做那,一刻也没得清闲。而我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娱乐。学完《弟子规》之后,想了一想,自己闲着,父母那么忙,觉得自己真不应该。别说父母叫我不听,父母没叫我做事的时候,我都应该主动前去帮父母分担点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在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应该安静地聆听,而不能反驳。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再怎么责备我,我都不应该顶嘴,而应该老老实实地听取,并记心上加以改正。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少让父母操心。
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一定要发杨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做人,做事,努力学习,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2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喜欢在书海中找到乐趣,我在幼儿园就能背《弟子规》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开头的八小句点出了这本书的大意,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然而,最令我受益无穷的还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当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这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一件往事。
暑假的一天中午,太阳当空高照,快把大地都烤焦了。天气闷热得使我只得呆在客厅里边享受空调边看动画片,正当我看到最精彩的地方时,听到一声叫喊:“吃饭了!”我想一定是那个爱找麻烦的妈妈!于是,我没有回答,继续看我的动画片。“吃饭了!”又听到妈妈的叫喊声,真让人讨厌!于是,我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烦死了!我正看着动画片的高潮部分呢!等会儿再吃不行吗。”也许是妈妈不耐烦,也生气了,没等一会儿,只见妈妈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客厅,立刻伸出食指把电视关了,喝道:“滢旭,你没听见妈妈叫你吗?怎么那么没礼貌!”我只好不耐烦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慢吞吞地走进餐厅,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愤怒。我磨磨蹭蹭地吃着饭,撅起嘴巴嘀咕着:“我就是还想看,我就是想看完再吃饭嘛。”
读过《弟子规》以后,那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妈妈每天那么辛苦工作,回到家还要做饭,我不但不帮忙,妈妈做好饭以后,我还百呼不应,真是太不应该了。
现在的我,真正理解了《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确实在行动中做到了这一点。《弟子规》这本书在我的成长中将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3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时明白了很多做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对姐姐说:“李泽涵,给我倒杯水。”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自从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学到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每次我都有礼貌地喊她一声“姐姐”。
还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来,我就自顾自地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刚刚辛苦劳累的妈妈。学习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后,我每次吃饭前都等父母坐下后,我才坐下。以前我都是想着什么事情,总有妈妈帮着做,衣服脱了乱放,饭吃完了碗筷乱放。自从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应该试着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弟子规》中说:“出必告,反必面”。以前我出去玩都常常忘记跟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没有告诉妈妈,妈妈以为我在小区里面玩,结果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人,妈妈担心极了。我回到家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我的安全啦!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乱骂人,做事要讲信用,说到做到。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今后我要多读一些好书,这样才能更加地完善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4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日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头,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能够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我,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厌恶自我,自我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当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样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我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能够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当以《弟子规》来规范自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读弟子规。
初读弟子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点意思来,我反复读,感受越来越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怎么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们一起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叫养生小专家。里面说修身养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毛笔字,所以我也深有体会,你在不静心的情况下是写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静下来。正如余力学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说的一样,你不好好写字,心静不下来,沉不住气,在心理上就会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世上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这些是我得到的启发。
读完弟子规,理解完弟子规后,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不好的我会改正并做到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6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弟子规》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长在大会上要求我们背诵和学习《弟子规》〉。
小的时候,我读过《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感觉《弟子规》里的内容和《三字经》里的内容大同小异。《三子经》是用小故事,小典故来说明一个道理。《弟子规》是学生们应遵守的规范。马老师让我们背诵“泛爱众”一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马老师说,这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道理,要仔细去读,用心去理解。
刚开始背《弟子规》时,感觉很吃力,每一句话单独背能背过,连起来背时总背不过,妈妈说,如果你先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再背就好背了。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先读每一句话的解释。再去背,不仅背过了,而且知道了每句话的道理和意思。
?弟子规》虽然是古人写的,年代离我们很遥远,但其中所说所讲的不正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缺少的吗?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7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篇8
国学,是我们中国智慧的宝藏。《弟子规》这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句,他们告诉我: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来。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水果店里买水果,我们挑好了后,妈妈正在买单,我偷偷拿了两颗提子吃掉了,当时我还很不以为然。后来读了《弟子规》里的这两句话,再想到那天吃的两颗提子,突然有如鲠在喉的感觉,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它告诉我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一天早晨,我六点多就起床了,爸爸说:“早上这么好的时光,你读会英语吧!”当我正要磨蹭找个借口不想读时,忽然想起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于是马上动身,拿起了英语书,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以前早上我都要七点多才起床,现在每天我都会六点半左右就起床了,这样可以读半个小时的书呢。
?弟子规》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事,更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博大精深。身为当代的小学生、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一定认真品读《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