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优秀8篇

写教案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要掌握的技能, ,教案是教师用于安排教学工作的书面文体,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优秀8篇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1

课时目标:

1.尝试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出云的轻盈和飘逸。

2.尝试将课本的歌谣编创完整,并准确读出。

教学重点:

在撕云,唱云,跳云的过程中感受歌曲轻柔的情绪。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编创与活动:编创歌谣

1.课前板书好歌谣

2.生看黑板试朗读歌谣

3.师生讨论,在歌谣中缺少的地方应填什么?

4.生汇报自己的编创结果。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四.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学生用纸也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但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五.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学生用纸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师在琴上弹奏歌曲前八小节旋律,请学生用“u”轻轻哼出,感觉就像轻轻吹动天上的云。

教学反思

整一堂课,学生基本能积极地参与到我的课堂,课堂气氛也相对轻松愉悦,但在教学目标达成上还存有遗憾,难点的解决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音乐性以及难点的渗透在之前的环节落实的也不够理想,有些课堂评价语没有体现出有效性。

?云》这首歌曲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并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云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在课的设计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抓住学生们爱游戏、爱看动画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展想象力、模仿力和记忆力。课的一开始,我就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动手用纸撕云,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点题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在学生年龄小的情况下,通过制作出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提到这样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我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了音乐的特点,考虑到了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以学生的听赏感受为主。因此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突出了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也切实地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效的,学生在音乐声中所进行的多种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同时学生也为音乐的优美旋律所吸引。下课后,好多孩子都问我说老师下一次我们还听不听?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对最后一首歌的欣赏没有尽兴,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再进一步更深一层地去听赏、体验歌曲的情感。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2

《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 通过《丰收之歌》的学习,充分感受勤劳、质朴,善良的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小学音乐教案范文。

2. 通过集体舞和歌舞表演感受人们丰收后的喜悦、欢乐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欢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感受丰收后喜悦。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及相关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纱巾、扇子、水果、果盘等。

教学过程

一、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先聆听一段音乐。(《丰收锣鼓》)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歌曲中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什么季节才能看到这个场面呢?

二、 是呀,农民伯伯在春天播下种子,撒下希望,经过辛勤的劳动,到了秋天,他们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同学们,现在正值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到农村的果园来看看吧!播放丹麦一首名曲,观看秋天丰收、喜悦的图片,感受秋天的美好。(教师朗诵)

让我们再去田野里看看…不仅麦子黄了,稻子也黄了,花生,黄豆都成熟了,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三、 是啊,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丹麦民歌《索尔维格之歌》。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丹麦。(出示地图,教师讲解)

瞧!他们的建筑师是这样的.丹麦的人们到了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同样在享受这丰收的快乐。看,这两个丹麦人正拎着沉甸甸的苹果,他们笑得乐开了花。

四、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丹麦民歌,你听听都唱了些什么歌词?你能取个歌名吗?

1、听录音范唱—取歌名。

2、看歌谱—听老师范唱,说出它的情绪。

五、 教唱新歌。

1、视唱歌谱。

a、第一遍接口唱。

b、第二遍一起唱(请同学指,老师坐到学生中去或教师弹钢琴)。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听琴声唱词两遍。

4、第三遍歌曲处理(高兴、欢快的气氛)。

5、轮唱第一段。

六、 歌表演,创编歌舞。

同学们,大家想想丰收时劳动的场面,农民伯伯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1、插秧、扬稻谷(扇子)。

2、打麦子、擦汗、挑担。(合作)纱巾

(加上动作表演一遍,第二遍起立)

七、 表演得太棒了!老师也想为大家跳上一跳这首歌,也表现一个丰收的场面。(《在中国的大地上》伴奏)

感谢这几位伴舞的同学,他们跳得真好!

八、 你们想不想跳?我们也来跳吧!

要求:两人一组,简单的集体动作,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1、几组同学一起来表演(场地有限)。

2、一起来跳一遍(做麦浪)。

3、加上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九、小结。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3

课题:人教版第五册第三课好伙伴

课型:音乐活动课

开课班级:三(2)班

开课时间:20xx年4月20日上午

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同伴进行曲》增强小朋友们的友谊之情,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2、 学跳集体舞《噢,苏姗娜》提高不朋友们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节奏练习中的十六分音符。

教具准备:课件、小军鼓、节奏条、大红花

教学流程:

一、 组织教学。

(1)听音乐《同伴进行曲》踏步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 模仿节奏游戏。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请跟老师一起拍节奏好吗?)

(1)师击鼓:。

x xx xx x xxxx x xx xx x xxxxxx xxxxxx

(2)生跟教师分别模仿拍三遍。

(3)全班齐拍二遍。

(4)指名模仿拍一拍。

三、观看课件模仿生活中的节奏。

(过渡语:小朋友们的`节奏感真是太棒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节奏,你能把它模仿出来吗?)

(1)出示课件(火车、小狗、小猫、机枪、钟表等声音)

(2)指名说一说、拍一拍它们是怎么叫(响)的?

(3)出示节奏卡,教师任意点击课件,要求小朋友们找出相对应的节奏卡。

四、 追赶节奏游戏。

规则:(1)选出6—7名追赶队员站圆圈内。

(2)鼓手击鼓,其他小朋友传花,当鼓停时花落在谁手里,谁就表演节目。

(3)当节目表演完时,教师任意点击课件,追赶队员快速寻找相应的节奏条,找错了或者最后一个找到的淘汰。

五、集体舞《噢,苏姗娜》。

(1)观看舞蹈《我们的朋友在哪里》。

(2)过渡语:小朋友,通过二年的交往,你们一定交了很的好朋友,想请你的朋友跳舞吗?

(3)教师邀请小朋友们跳舞。

(4)小朋友们邀请听课的老师跳舞。

(5)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玩得高兴吗?老师祝你们开开心心每一天,愿你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6)听音乐《噢,苏姗娜》舞蹈出教室。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听赏《春雨沙沙》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聆听歌曲时,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重点: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难点: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

1、 齐唱《小雨沙沙》

二、 听赏新歌曲。

1、 师:你想,小雨落下来的时候是这样的小声,沙沙沙的,那,你有听过春雨吗?他们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2、 听赏《小雨沙沙》

3、 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三、 情感表演。

师:谁来扮演一下春雨,我们来看看春雨在落下来时是怎样的沙沙声,看哪一个同学扮演得最像,最棒!

学生扮演后汇报。

四、 全班同学一起再来听赏一下《春雨沙沙》。

五、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听赏《春雨沙沙》。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5

教学内容分析:

?旋律的级进、跳进和同音反复》内容选自选自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1)》,该单元选择了一首经典的根据《g大调小步舞曲》旋律改编而来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我们大家跳起来》为c大调,3/4拍,a+b+a+b1的一段体结构,旋律明快,情绪活泼,是一首能清晰表现出旋律进行的歌曲。

教学对象分析:

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从认知角度接触音乐中的“旋律”要素,在以往的`两年多音乐学习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唱了许多歌曲,也能进行一般的视谱,对旋律的进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三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强,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应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能进行简单的级进、跳进的旋律编创。

教学重点:

学习旋律的进行,理解“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教学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级进、跳进的旋律编创。

教学课时:10—15分钟(微型课)

教学准备:卡片、钢琴、ppt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打手势唱歌谱。

(1)唱歌谱第一乐句并打手势,速度稍慢,提示做到“音唱准、拍要稳,手势也要对”。

(2)唱歌谱第二乐句并打手势,速度稍慢,因第二乐句音型相对密集,教师应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3)齐唱第一、第二乐句歌谱并打手势,请能力强学生到前面做小老师。

3、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

(1)旋律进行的引出

师:同学们,刚才在你们的手势里,已经非常形象地展现了旋律进行的三种形态—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思考、观察并找出旋律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a.教师打手势演示,学生也同时打手势并观察,共同找出第一乐句前1、2小节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b.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第二乐句节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3)学生分组练习

a.将学生分四个小组,边做手势边讨论,每组负责2个小节,找出第三、第四乐句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教师指导。

b.学生分组反馈结果,教师评价或生生评价

4、旋律进行的编创

(1)跳进旋律的编创

规则:教师指定一个音,如mi,请学生再选2个与之形成“跳进关系”的音,用这3个音即兴编创一条二拍子2小节的“跳进”旋律。

a.唱好选定的音。

b.教师示范用选定的3个音进行即兴编创(可4-8小节)后,学生即兴编创。

c.学生自选的3个音即兴编创。

(2)级进旋律的编创。

规则:学生自选3个“级进关系”的音,并即兴编创一条二拍子2小节的“级进”旋律。

a.唱好选定的音。

b.学生进行即兴编创,教师反馈和调整

5、小结。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甜美、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习掌握四三拍的指挥手势,边指挥边唱歌曲。

3、态度情感通过学唱和欣赏,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歌曲《小白船》音乐进教室,进一步感受三拍子音乐,为学唱歌曲作铺垫。

2、师生以音乐形式问好。

3、发声练习。

4、节奏训练。(四三拍)

二、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导入并揭示课题:《我们多么幸福》。

2、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并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讨论并展开想象。

(1)学生交流旧社会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2)新旧对比,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幸福生活。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开想象,谈一谈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谈一谈自己如何理解幸福。

三、学唱歌曲

1、用多媒体出示曲谱,指导学生分析节拍特点。

2、指导学生分析节奏难点,读出节奏,找出延音记号。

3、指导学生分小组、分乐句、借助教师的伴奏学唱曲谱。

4、指导学生按节奏、有表情朗读歌词。

5、教师分句教唱第一乐段。强调衬字“哈哈哈”的演唱方法。(轻巧,富有弹性,表现歌曲的欢快气氛。)

6、第二、三乐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适时指导。

四、演绎拓展

1、介绍四三拍子的指挥要领,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

2、教师伴奏并指导学生边指挥边演唱。

五、教师: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美好的今天!

六、伴着《我们多么幸福》的音乐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7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听到口哨声——女同学没有口哨声——男同学小鸟——飞翔小狗——节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小学音乐哆来咪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增强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分析法、小组探究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感受新疆塔吉克等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音乐表现景色、表现新疆塔吉克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海浪的嬉戏》。“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西方印象主义时期的大海,还记得它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回答。“环行之旅还未结束,今天我们又要去往哪一站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环节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2.复听歌曲,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主题部分可以分为几段。

环节三:分段赏析

1.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及歌曲简介,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歌曲。

2.对比两段主题旋律,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不同,分别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3.分析歌曲如何体现新疆塔吉克族的风格特点(旋律、节奏),组织游戏拍打节奏,感受交替拍子、7/8拍的音乐特点。

4.跟随伴奏学唱歌曲音乐主题片段。

环节四:巩固提高

1.结合《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的特点,欣赏声乐套曲《祖国四季》中的“春”——《祖国的春天》,感受同一声乐套曲的不同曲目有什么异同之处。

2.小组讨论,总结音乐特点和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中描绘的祖国广阔土地的美景,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环节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自然之韵”中的最后一首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同学们通过对本章节音乐的欣赏和学习,领略了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欣赏了不同风景,感受到来自各地对自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程的最后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将本章中出现的几首歌曲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它们的体裁、特点及表达的内容,并思考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哆来咪幼儿园教案优秀8篇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6篇

哆来咪幼儿园教案8篇

音乐教案优秀教案8篇

音乐教案优秀教案推荐8篇

音乐教案优秀教案优质8篇

中班音乐教案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中班的音乐教案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春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041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