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7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展开而提前设计的重要准备,有了准备好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学生和教学挑战,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科学树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7篇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教育幼儿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

3、培养幼儿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动物植物图片,人生长过程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课件,植物生长课件。大转盘。大耳朵图图动画片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观看大耳朵图图片段。

2、提问:小朋友你们是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你们是从那儿来的。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二、探索有生命的物体:

1、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提问:我们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出示人的成长图片。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是从小慢慢长到大,在长大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

2、了解动物的的生长过程:

提问:小动物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我一来看看这只小动物是怎样长大的。

出示小蝌蚪变青蛙视频:

小结:小动物和我们人一样也是从小慢慢长到大。

3、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观看植物生长课件,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小结;植物也是从小慢慢长到大。

4、解释有生命的物体:

提问:看了视频和图片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能生长,都是经历从小慢慢长到大,一直到死亡。所以它们都是有生命物体。

三、探索无生命的物体:

提问: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如:石头,文具盒等。为什么。

小结:世界上的物体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不是。像石头等都不能生长,不会死亡,所以像他们一样是无生命的。

四、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

1、游戏大转盘;幼儿转动大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所指的物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请幼儿说出。

2、出示有生命物体与物体图片幼儿进行分类。

五、有生命无生命的舞蹈。听音乐幼儿表演:

结束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有生命无生命物体。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有二十五名幼儿参与,大部分幼儿表现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很好。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认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

2、幼儿能完整表述自己生命形成及胎儿期生长的历程。敢于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

3、体会孕妈妈的艰辛,深化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幼儿认知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情况及人的生长过程。

难点:幼儿能完整表述自己生命形成及胎儿期生长的历程。

活动准备

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录象,电脑,大屏幕,每人一个皮球。

活动过程

一、讨论感受,激发探究、想象兴趣。--唤醒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了许多关于我们身体的秘密,如换牙,身体器官,内脏等等,那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怎么形成,身体是怎样长成,从哪来的吗?

幼儿讨论。

师:现在思琴老师的肚子里有个正在生长的小宝宝,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老师的肚子。

幼儿:a我摸到杨老师的肚子是硬硬的。b我看到杨老师的肚子是圆圆的,像个大皮球。c我摸到杨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好像动了一下。

师:思琴老师,宝宝要在你的肚子里呆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生呢,现在已经多久了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是怎样长大又是怎样出生的吗?

二、观察与探索,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

1、看一看,在此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视频让幼儿观察胎儿从胚胎时期到胎儿形成十个月生长变化的过程。

教师:在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养育宝宝温暖房子--子宫.爸爸妈妈结婚后爸爸的精宝宝和妈妈的卵宝宝结合到一起,着床住到妈妈的温暖的子宫里面形成胚胎.开始形成小宝宝的生命.而且这个小生命要在妈妈的子宫里生活将近10个月才能出生。

师: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是从身体的哪些部分开始生长的呢?他都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什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小生命是从身体的哪些部分开始生长的呢?

幼儿观看视频资料:你在视频中观看到从胚胎形成到胎儿长成,你都发现了什么?最开始的胚胎是什么样子的?慢慢怎么生长的?

2、说一说 观看课件

在此环节中教师借助图片演示、讲解、讲述、谈话、观察等的教学方法 ,利用ppt 通过分步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胎儿形成生长的基本顺序过程和几个显著变化.

师:“爸爸的精宝宝和妈妈的卵宝宝结合到一起,着床到妈妈的温暖的子宫里面形成胚胎.”师:“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她把大量丰富的营养通过脐带不断地送给胚胎,胚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出了小脑袋、小手、小脚,这时候它的名字叫胎儿。”师:“小胎儿整天在妈妈的肚子里睡大觉,有时会醒来,伸伸腰,踢踢腿,还会变换一个姿势,到了十个月的时候,他不想在妈妈肚子里了,他想出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妈妈。”“小婴儿就出来了,你看他多可爱啊!”

3、问一问

在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4、学一学

师:有的小朋友问题是:胎儿吃什么?他们都在妈妈的肚子里做什么?我们接着看一看。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活情况。

教师:“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像什么?做什么?我们再当一回 妈肚子里的`宝宝吧,学一学,动一动。”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做动作。教师:“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豆豆,紧紧抱成一团,一动也不能动。慢慢长大些,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嘿嘿,右边两下嘿嘿。我还要学踢足球,左脚两下,右脚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小嘴巴,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来出来我终于出来了,ye~~!”

三、模仿体验--感受做母亲的艰辛

师:让我们问问思琴老师,现在胎儿宝宝在肚子里,她是什么感受?

1、体验游戏。

教师:“小朋友爸爸妈妈为我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妈妈,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没有办法用话来说。今天,就让我们当一次怀着宝宝的妈妈。放一个皮球,就把它当作是肚子里的宝宝,一起跟老师来做一些动作,注意做动作时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小心走路、弯腰捡东西、抬腿上楼梯、弯腰系鞋带等等)

2、幼儿谈谈做妈妈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做妈妈的感觉怎么样?”(幼儿讨论)

“我们刚才仅仅做了5分钟妈妈,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在这十个月中,妈妈会呕吐、感到疲劳,负担会随着你的长大一天天加重。可妈妈再苦、再累,她也不怕,因为有了你,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人!” “妈妈把你们养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应该如何关心妈妈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小朋友确实长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错!今天回家就请你大声地把心里话对妈妈讲出来吧!”

师:我们的生命来自母亲,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活动总结

本节课活动氛围较好,基本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幼儿对自己怎么成长、从哪里来的特别好奇,再通过视频、课件,教师的讲解幼儿了解了很多原来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从体验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对父母的辛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要感恩自己的妈妈和爸爸。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并辨别不同的弯,画出各种各样的弯

2.用描述性的语言连贯地说明不同的弯

3.尝试通过添画,把各种弯弯绕绕想象成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1.弯弯乐园ppt

2.画纸

活动过程:一、寻找弯弯乐园里各种弯,给各种弯取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去过很多有趣的公园游乐场,有一个公园,它的名字的叫弯弯乐园(“弯弯乐园”语气加重放慢),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猜猜看,这个公园里有可能什么地方会有趣?(引导幼儿根据“弯弯乐园”这个名字进行合理猜想,路弯弯,植物弯弯、动物弯弯等等)

——出示ppt1,观察,发现不同的弯

ppt1:把故事中的小动物做成动态的,走出故事中相应的路线,逐一出示动物,简单的图样作为背景,不要把小动物走的路线呈现出来,只是让幼儿集中注意去观察并记忆小动物走过的路线,不要说出弯的名称。

师:小狗走进了弯弯乐园……,原来它走了一个这样的弯(老师用手势把弯的样子加以示意)。其他小动物走的弯以此类推继续下去。

——出示ppt2,回忆各种弯,辨别不同的弯并给他们取名字

ppt2:在ppt1的基础上把小动物们走的路线呈现出来,画出各种弯。

根据幼儿的回忆,把各种弯呈现出来,并请幼儿根据他们的形态,根据他们像什么,给它们取名字。

师:你们都看出来了小狗走了这样一个路线,谁能给这个弯弯的路线取个名字?

——出示ppt3,把刚才小动物走过的路线都呈现在一张图上,展示出一张公园的弯弯绕绕的路线图,尝试徒手画弯。

师:看,这就是弯弯乐园,刚才小动物就是在这玩呢!我们也一起来走一走这些弯弯绕绕的小路。(幼儿伸出手指,徒手练习画出各种弯,一边画一边说:小狗走进弯弯乐园,转半个左弯,再转半个右弯,原来他走进了“幼儿集体取的名字”弯。……)

二、观察ppt4——ppt8,发现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弯,并尝试画出来

我们身上的'弯ppt4,植物的弯ppt5,动物的弯ppt6,日常生活中的弯ppt7做成4张,ppt8(把ppt4、5、6、7呈现的一张ppt8上)

ppt4:弯弯的嘴巴、弯弯的眉毛、圆圆的脸蛋、会弯曲的关节

ppt5:弯弯的藤蔓植物、

ppt6:弯弯的尾巴、弯弯的蚯蚓、弯弯的蛇……

ppt7:伞柄、蚊香、电话线、立交桥……

——师:弯弯乐园里除了有弯弯绕绕的路,还有许多东西也是弯弯绕绕的,你能找出来吗?出示ppt5、ppt6。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弯弯绕绕的东西,谁能说说?出示ppt4、ppt7。

ppt4——ppt7:每张图说完后,老师都要简单地进行小结,说明弯弯的多样性和用处。(以上的环节不要说的太细、时间控制好)

看ppt8:我们看了找了那么多有趣的弯弯绕绕,请我们小朋友来画一画这些弯弯的线条,让大家来猜猜你画的是什么?

三、尝试通过添画,进一步感受各种弯弯绕绕

——师:老师也画了一些弯弯绕绕的线,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先出示几个弯,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发散孩子的思维,比如说,一个○,可以是好多东西,又比如 ,可以是动物的尾巴,可以是侧面人的嘴巴。等幼儿猜想过以后,老师再把完整的图出示给幼儿。(弯弯绕绕是物体的某一部分)

——老师把画有不同线条的纸发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添画,把线条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集体分享交流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用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5件玩具,一块布。

【活动过程】

将2—5件玩具排列在桌上,妈妈先问幼儿“桌上放着什么玩具?”并幼儿说出玩具的正确名称。再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桌上有几件玩具,请他点一下玩具的数目。游戏开始时,让幼儿转过头去背向妈妈。然后妈妈用一块布将桌上的玩具盖上,并悄悄地从布底下拿走一见玩具,再请孩子回过头来,将布揭开,请孩子仔细观察,将不见的玩具找出来。

【游戏规则】

进行游戏时,要由易到难,比如先从2件玩具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3件5件······先每次拿走一件,然后增多。

除了用玩具进行游戏外,还可以用水果、衣服以及其他用品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6

一、 教材分析及处理

通过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和第三章茶叶知识的系统学习,为第四章茶具知识的学习确定了目标和导向:如何根据茶叶的特征,选择合适的茶具冲泡茶叶,大班科学茶具教案。因此,茶具的种类以及使用特征(优缺点)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第一节茶具的种类和产地)在本章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部分,概括性强,历史性和现实性交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教师有必要加强导向性,为学生进行先导性的知识梳理。因此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紧扣不同时代饮茶法的变化,来阐述茶具的发展,并运用实物、图片、课堂练习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2、运用课堂练习,讲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茶具的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使用特征;

3、运用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主要茶具的产地。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掌握茶具的种类及其功能特征,掌握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根据茶叶特征,饮茶方式,选择适合的茶具储茶、泡茶和饮茶;

3、 情感目标:渗透行业价值教育,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茶具的种类及其当今主要茶具的产地;

2、教学难点:茶具的发展。

四、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采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意识,运用直观性原则,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讲练结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结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辅助用具

有关茶具的图片、实物、饼茶、散茶以及末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之后,教师板书课题以及如下相关知识点请学生适时回答:

1、用茶的源流有哪三个阶段?p6

2、的饮茶从何时何地开始?p9 又经历了哪四个阶段?p10-16

3、什么是茶艺?p19 泡好和饮好一杯茶跟茶具有关系吗?p20

4、什么是茶具?p65 现代所说的茶具在古代称为什么?p65

5、《茶疏》关于茶、水、器、火的关系是如何阐述的?

(二)新课讲授

把空白表格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讲授新课时,教师对照自己手头上已经填写的表格,请学生把要点划在课本上,以便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表格填写。

(一)茶具的发展过程以及特征

(二)茶具的种类(按材质分)以及特征

3、新课:依据三份表格,本课重点和难点。

4、布置作业:完成三份表格,记忆三份表格。

大班科学树的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2.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3.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排序。

活动难点: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能够正确地排序。

三、活动准备:

ppt、画纸,不同颜色的圆形贴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探索毛毛虫身体颜色的'排列规律。

2.小结:我们把物体按规律排列方法的叫作有规律的排序。

(二)基本部分

通过ppt初步感知排序,发现物体排列规律。1.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排球、小皮球的排列规律,感知有规律的排序。

2.将图中男孩女孩按规律排序,巩固有规律的排序方式。

3.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大树、小鸟的排列规律,认识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4.填空练习,巩固有规律的递增排序。

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排序。游戏“拯救白雪公主”

1.游戏:修好彩石路。

2.游戏:填补“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按有规律的排序或有规律的递增排序自主设计“勇气之星”魔法项链。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最新5篇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6篇

大班科学活动灯教案反思6篇

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5篇

科学灯大班教案及反思8篇

大班科学灯的教案优秀8篇

大班科学灯教案与反思精选6篇

大班科学神奇的电教案6篇

大班科学秤的教案8篇

大班科学光和影教案反思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386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