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小班折纸教案7篇

实践性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反复思考和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折纸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折纸教案7篇

小班折纸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2、认知目标:尝试用纸进行折纸、绘画小鱼,感受纸的多变性,进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技能目标:会用轮廓线表现小鱼的结构。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尝试用纸进行折纸、并用轮廓线表现小鱼的结构。

2、活动难点:幼儿在纸张折叠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课件ppt,纸张、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为了战胜大怪物要变成一条大鱼。)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展示小动物变身的过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小鱼变大鱼的过程。

3、教师示范小鱼变大鱼的步骤

教师示范折纸过程。

教师在折好的纸上画小鱼。

教师展开折纸画小鱼。

活动过程对画好内容进行涂色。

4、教师再次折纸向幼儿展示小鱼变身过程

5、教师分发纸张请幼儿自己动手试着折一折、画一画。

6、教师再次折纸向幼儿展示小鱼变身过程

7、教师分发纸张请幼儿自己动手试着折一折、画一画。

8、教师再次折纸向幼儿展示小鱼变身过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幼儿的折纸、绘画、活动延伸幼儿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他小动物的变身过程。

小班折纸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2、了解鱼鳞的外形特点。

3、能运用剪贴的方式表现立体的鱼鳞,并按一定的规律粘贴。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用线描的方式装饰过鱼。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挂图:“大鱼带小鱼”;示范作品;音乐《水草舞》。

幼儿用材料:学具“大鱼带小鱼”、操作单页5-8;记号笔,剪刀,白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水草舞》,鼓励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或手部动作模仿鱼儿游。

教师: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变成鱼,遨游在海底世界。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大鱼带小鱼”,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外形的鱼及鱼鳞的'形状。

教师:图中的鱼儿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仔细看这些鱼的鱼鳞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鱼儿身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它们鱼鳞的形状也不同,有半圆形的,有扇形的。

2、出示师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大鱼的鱼鳞装饰,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制作立体鱼鳞的方法。

教师:鱼鳞是怎样做出来的?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装饰鱼鳞。

3、教师边讲述步骤,边演示制作“大鱼带小鱼”的方法。

鱼头和鱼尾处用记号笔装饰;然后将彩色纸剪成条状或卷成圈表现鱼鳞,表现鱼鳞时需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粘贴;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小鱼,装饰好后把鱼粘贴在操作单页第5页上进行展示。

三、创作表现

1、提出制作要求,给每组幼儿发放材料与废纸筐,提醒幼儿将废纸及时放入废纸筐。

2、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立体的鱼鳞片(折、卷),提醒幼儿粘贴

鱼鳞时按一定的规律粘贴,如间隔排列(色彩间隔、形状间隔等)。

四、欣赏评议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欣赏。

五、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整理活动场地,结束活动。

小班折纸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帮助娃娃家折小杯子,认识向后折符号,体验折小杯子的乐趣。

2、喜欢参加折纸活动,愿意自己动手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按箭头方向折有初步的了解,有过按箭头方向向下折小狗耳朵的经验和按箭头方向左右折折娃娃的经验,认识过虚线,并知道箭头所表示的含义。

2、物质准备:小纸杯范例,小纸杯的示意图,小纸杯的半成品,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形蜡光纸若干,娃娃家颜色标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看,这是一只小杯子,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有好多好多的人要去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都想请客人喝茶,可是没有很多茶杯,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折一些这样的小杯子出来招呼客人啊?(愿意)

2、观察示意图,了解折小杯子的步骤和方法。

(1)出示示意图师:小朋友们看,要折出小杯子,第一张图上有什么呀?(虚线和箭头)

(2)观察图二,发现与折娃娃的不同师:看看第二幅示意图上有什么符号?虚线是怎么样的?(斜斜的)箭头也是什么样?(斜斜的)这个斜斜虚线,斜斜的箭头我们应该怎么折呢?(请个别幼儿示范)他折的对不对啊?谁愿意再来折折看,这一步到底是怎么折的?和折娃娃的一样吗?

(3)观察图三师:看看接下来怎么折?(请个别幼儿尝试)我们和图四比一比,两个角是不是都要往下折?

(4)认识向后折符号,知道箭头的含义师:刚才我们折了第三步,知道只要一个角往下折,那另外一个角怎么办?

3、幼儿尝试折小杯子

(1)提出操作要求师:折纸时要注意纸要放的怎么样?(纸要平整)折的时候要做到什么?(角对角、边对边,折痕要抹平)如果有不会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2)幼儿操作,发现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师: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杯子送的正确吗?

师:这一次过新年啊,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不用担心了,因为小朋友折了好多好多的杯子给他们,我代替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小班折纸教案篇4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幼儿园小班折纸课小鱼教案 ,欢迎阅读。

教材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这说明了手和大脑的密切关系,"心灵手巧"、"十指连心"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午饭之后我经常让他们折纸,我也常常有意无意在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每次孩子们在活动开展之初兴趣都很高,摆弄几下之后就没有兴趣了,因为他们会折的东西有限,如何教小班幼儿学折纸,让他们乐于动手,主动参加活动呢?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案设计:

一、目标:

1.学习用双三角的折法,制作小鱼。

2.使用的记号笔、蜡笔、水彩笔等美术工具和材料,对小鱼进行装饰。

二、准备:

小鱼范例若干、大小不同正方形纸若干、背景图鱼池一张、胶棒

三、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昨天晚上老师折了许多小鱼,我们来看看吧。

我们给这几条小鱼找些朋友好吗?

2.教师示范并讲解折法幼儿学折小鱼,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折双三角。

折好后给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之后把小鱼送到鱼池去玩。

3. 幼儿折纸,教师个别指导。

4.活动结束今天小鱼们玩的很开心,我们去给他们找个家好么。

反思:

我通过看老师折纸-跟老师折纸-自己折纸三步走。活动中,几个中班年龄的幼儿在跟着老师折纸之后基本能折出双三角形来,部分能力强的小班幼儿在老师的反复指导能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幼儿都出现了折错、乱折的情况,但是我想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应该允许幼儿犯错,同时我也发现,我们班孩子对折纸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对他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是要反复练习的。

通过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在折纸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孩子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点。

小班折纸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折企鹅的方法,学会将正方形的两个边对着对角线折。

2、学会看图示将三角形的角向内折,折出嘴巴和尾巴的基本技法。

3、对折纸活动和玩纸活动有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纸、泥工板人手一份。范例小企鹅一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折纸小企鹅,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只会走路的企鹅,教师在泥工板上示范,将泥工板倾斜一些将小企鹅放在高处,瞧!小企鹅走路啦!小朋友,你想折一只小企鹅玩玩吗?

二、引导幼儿看图示了解折纸步骤。

重点讲解:

1、将方形纸对角对折,折出对角线。

2、将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向对角线折,要对整齐。

3、先将三角形的两个角折一下,再将两个角向里面折,折出尾巴和尖嘴巴。

三、幼儿看图示进行折纸――小企鹅。

在幼儿折纸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折小企鹅。

四、让幼儿借泥工板玩一玩小企鹅,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折纸和玩纸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折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智力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折纸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观察、想象、概括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小班折纸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当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几次翻折,就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或玩具,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本学期,根据我园总的教研形式——以美术活动为主,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性,我设计并准备了这节以折纸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快乐的小狗。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会折小狗的头,添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3、享受折纸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狗玩具两个,三角形的纸若干、折纸步骤图、水彩笔、大头针、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小狗全家福”。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个 。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教师学小狗叫)

“我们学小狗的叫声请它出来好吗?准备--汪汪”(教师与幼儿共同学小狗叫)

二、基本部分,学习折狗头

1、教师出示玩具小狗-汪汪以及一幅完整的全家福。

汪汪给你们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我们仔细看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汪汪”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2、出示小狗“小白”及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小白”的哥哥、姐姐,“小白”感到很孤单,不开心,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它高兴起来(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老师进行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

4、每人发一个三角形纸,跟着老师一起看着步骤图,完成折纸。

5、折完狗头,再请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画上。

6、用大头针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三、教师选部分作品讲评,指出好在哪里,哪儿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四、结束:表情歌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小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提示下看图示步骤大胆尝试。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小狗头的外形进行总结,特别是狗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活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贯穿了对幼儿情感的教育,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活动讲评时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比较成功,在多方面提高了幼儿能力。

小班折纸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鱼的形象。

2.能运用画的方法进行完善,利用水彩笔添加色彩。

3.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鱼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水彩笔等材料进行完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彩色正方形纸

2、彩笔

教学过程:

一、出示范例,创设情境

1. 出示范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教师出示范例小鱼)

2. 贴图画图

师:“小朋友,看,她是谁?”(小鱼)

“对!小鱼。这条小鱼它叫莎莎,生活在无边的大海里。”(教师将范例贴到黑板上,粉笔画出水草等)

3.说感受

莎莎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么大的海洋里,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小鱼生活孤单、寂寞等)

4.导入课题

师:是呀,莎莎生活在海洋没有小伙伴陪它玩,很孤单,它想叫小朋友们来帮助它。

那你想怎样来帮助它?(帮它找朋友等)

二、探索实践,鱼儿找伴

1. 再示范例

“小朋友刚才想的办法太好了,小鱼听了非常高兴,老师帮它又找来一位朋友(贴在黑板上),小朋友想帮忙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师生同折鱼

(1)折小鱼用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正方形)

(2)师折一步,学生跟着折

(3)小鱼折好后还需要做什么?(引导说出怎样装饰小鱼)

(4)用水彩笔画出鱼鳞和鱼眼

3.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没有做好的学生。

三、展示作品,组织评价

1.帮助学生将折好的小鱼粘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折了这么多的小鱼,老师看了非常的喜欢,莎莎也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小伙伴,你们也喜欢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

哪一条小鱼?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折的平整、添画眼睛的位置,鱼鳞规则程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3.编编小故事

4.与小鱼说再见,结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认识里外小班教案7篇

小班画蛋糕教案7篇

语言小班教案通用7篇

小班搬家了教案7篇

椅子小班教案7篇

小班捏豆豆教案7篇

小班古诗《画》教案7篇

春来了小班教案7篇

小班教案通用7篇

小班篮球游戏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317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