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课堂更加有条不紊,教师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数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数教案篇1
千米的认识
贾禄山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 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多远是1千米
创新: 测量、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德育: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 于几厘米。
3、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2)、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2米=( )分米
(5)、60厘米=( )分米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 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
(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图,推出“千米”概念。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c、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四、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
数学课本宽17();
学校操场长250();
成人3小时行15()。
2、填空。
3千米=()米
7千米=()米
9000米=( )千米
8000米=()千米
四、总结(略)
五、作业
第72页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千米
认识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 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 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 、小刀、磁带、录音机
2. 操作学具: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
①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
②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
③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
④各种空心小形体、铁丝
3. 环境创设:
① 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金箍棒等]
② 自制玩具角,陈设会叫的陀螺、望远镜、万花筒、柱状风铃等
③ 实物角,内置电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状物体、花瓶、废旧蛋糕盒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幼儿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1. 介绍机器人引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请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宫玩,你们想去吗?
2. 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
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 玩一玩、想一想--
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①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② 启发提问:
a、你玩的是什么?它象什么形状?
b、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
③ 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象什么形状?
④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象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 量一量,说一说-- 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① 启发尝试:
a、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
b、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
c、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请你用绳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吗
②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
③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④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三、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page_break]
1. 叠一叠,变一变-- 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 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
① 启发提问:
a、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
b、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
② 幼儿操作,思考: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什么?
③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象圆柱体。
2. 找一找,削一削--
幼儿在寻找相似与不似中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① 以柱柱口吻夸奖操作认真的幼儿,并寻求帮助:你能不能帮我把象圆柱体的东西找出来?
② 引导幼儿观察陈列柜内实物,分辨相似与 不似圆柱体的东西,并说出原因。
③ 提出疑问:怎样使胡萝卜变得象圆柱体?
④ 教师操作:用削刀将胡萝卜削掉,中间部分削去外皮,变成一样粗细。
四、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圆柱体,开拓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迁移发散能力。
想一想,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象圆柱体?
五、通过分组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1. 制作望远镜--在长方形卡纸上先涂上花纹,再粘制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并用胶水固定。
2. 花链数字玩具--在许多形状中寻找圆柱体的小纸链,并串到弯好的铁丝上,变成花链玩具。
3. 纸筒小动物--利用废卫生纸筒,卷上色纸,粘贴眼睛、嘴巴、耳朵等制作小兔、小鸟、螃蟹等小动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规律地插入纸杯,并调整吸管两边长度,变出各种形态东西。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数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9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1、4
二、教学目的:
1、提问学生认识人民币吗。
2、通过购物的情景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需求。
3、让生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及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四、教具准备:
面值不等的人民币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情景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生交流,汇报)
师: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场里的商品应有尽有,购买东西的人也很多,我们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知道人民币有那些吗?根据生答,师板:元、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请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手中的人民币面值)
生交流
师:你们知道20元、50元、100元背面的图案,防伪标志吗?
(生小组交流)
师小结:20元背面的图案是山水图,他的防伪标志是荷花。
:50元背面的图案是黄河口,他的防伪标志是工人叔叔。
:100元背面的图案是山,它的防伪标志是毛主席头像。(生观察)
师: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请你告诉小组的同学。(生交流,汇报)
时:还有新版的10元、50元、100元、纸币1分、2分、5分、硬币1角。
(三)练习
1、课堂活动1
师:图中所表示的是兰兰,方方,源源,丁丁为希望小学捐的钱,请同学们数一数,他们各自捐了多少,然后填出来。
(生完成,订正)
2、练习二1
师:同学们在购物要付的钱下面画o
3、练习二4课后调查
(师出示硬币1分)
师:他的面值是多少呢?(1分)10个1分是多少?(10分)
你知道10分与1角谁多谁少?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桌讨论,汇报)
认识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2、掌握侧身钻的动作要领,能在侧身钻时控制好方向。
3、遵守集体体育游戏中的简单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并了解小螃蟹的行走方式。
2、物质准备:拱形门6个、用布连接的拱形门3个、大圆环塑料玩具2个
3、场地准备:如图。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活动难点:
幼儿能弯腰、低头、侧身钻过拱门。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螃蟹快长大”,指导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听音乐做律动“小螃蟹学走路”,练习侧身走的动作。
(1)指导幼儿练习侧身走的动作,要求幼儿在上身直立的基础上,把身体侧过来,头转向行走的方向,屈腿侧身走。
(2)教师带领幼儿沿场地上的粉笔线,练习侧身走的动作。
3、通过游戏“回到大海找妈妈”,练习侧面钻的动作。
(1)说儿歌:“小螃蟹,长大了,大海才是它的家。不怕艰难和险阻,回到大海找妈妈。”
(2)教师带领幼儿沿着粉笔画好的线侧身行走,然后侧身钻过小山洞,侧身钻过用布连接的拱形门(珊瑚群),侧面钻过大圆门,最后找到妈妈。
(3)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重点讲解动作要领。
(4)教师带领幼儿按要求玩游戏,练习动作。
(5)请两名幼儿面对面站好,把自己的双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4、放松游戏:“回到家里真快乐”。
听音乐模仿小螃蟹的动作,复习侧身走的动作,基本动作用开始部分的内容。
活动评价:
活动以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引导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教师能够结合活动的目标,重点强调动作要领,较清楚地为幼儿讲解,并能结合示范动作,将间接的语言讲解变得直观化。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侧身钻的运动量比较小,应该提供更多形式的障碍,把侧身走作为本次活动的一个侧重点,引导孩子在侧身走的基础上完成侧身钻的动作。这样既增加了运动量,也是活动更有层次。
认识数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运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 ],也就是( )[ ] 。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长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20xx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