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6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篇1

?余角和补角》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运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熟练运算和角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方位角在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方位角的准确表示。

教学准备:预习书上有关内容

预习导学:

如图所示,请说出四条射线所表示的方位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角经常用于航空、航海,测绘中领航员常用地图和罗盘进行这种角的测定,这就是方位角,方位角应用比较广泛,什么是方位角呢?

二、精讲点拔,质疑问难

方位角其实就是表示方向的角,这种角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的方向,如“北偏东30°”,“南偏西40°”等,方位角不能以正东,正西为基准,如不能说成“东偏北60°,西偏南50°”等,但有时如北偏东45°时,我们可以说成东北方向。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例1如图:指出图中射线oa、ob所表示的方向。

(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例2若灯塔位于船的北偏东30°,那么船在灯塔的什么方位?

(小组讨论,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例3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60°,南偏西10°,西北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海岛d方向的射线。

(教师分析,一学生上黑板,学生点评)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4某哨兵上午8时测得一艘船的位置在哨所的.南偏西30°,距哨所10km的地方,上午10时,测得该船在哨所的北偏东60°,距哨所8km的地方。

(1)请按比例尺1:画出图形。

(独立完成,一同学上黑板,学生点评)

(2)通过测量计算,确定船航行的方向和进度。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代表发言)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练习:请使用量角器、刻度尺画出下列点的位置。

(1)点a在点o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离点o的距离为3cm。

(2)点b在点o的南偏西60°的方向上,离点o的距离为4cm。

(3)点c在点o的西北方向上,同时在点b的正北方向上。

作业:书p1407、9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三、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四、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4、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数学生活,体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外角性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是互补关系。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应注重渗透数学说理过程,从简单的问题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外角和它相邻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学一学:

自学课本47页长方形框上面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abc(如图)的外角,以及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内角。(2)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之间的关系呢?

(3)外角与其不相邻的内角又会有什么关系

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学的形式,来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并通过问题(3)进行设疑,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

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3、

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

八、课后作业

1、教材p19第7题;

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补充内容]

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

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

七年级下册教案数学教案篇6

一、情景导入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郊游教案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6篇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最新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6篇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推荐6篇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2024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193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