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7篇

制定富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编写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7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歌唱了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这是一篇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设计理念:

1、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

2、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课文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想象,能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实际介绍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突破: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画家乡。

1、词语巩固。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词语都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学生开小火车读

(词语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看,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五位新朋友也来了,快,跟他们打一声招呼吧!

不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是为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

2、小朋友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涛涛、山山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可美了,让我们来读读吧。学生齐读读得多美呀!

二、学习4、5、6自然段

这节课让我们到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去旅游,好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1、知道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吧!小组交流

2、你对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最感兴趣呢?学生小组或同桌交流

3、就请你们拿起书本认真地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读。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相结合的交往教学形式,这样既注意了每个处于不同状态的独立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又注意了作为活动共同体的师生群体在教堂教学活动中的多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机会。

(一)平平的家乡

a.谁来交流?你去了谁的家乡?请你先把他读一读。

b.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的,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c.读了你知道了什么呢?学生交流(我知道了平平的家乡在平原、我知道了平原很平坦也很宽广书上用了那么平坦、那么宽广写出了平原的美丽,你能不能读好他呢?随机指导读好第2句话(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二)我知道了那个小女孩就是平平是呀,看平平怎样?(开心、高兴)

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学生说谁也能高兴的读读这句话)

b.随机指导第3句(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c.颜色真美呀!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三)青青的家乡京京的家乡

其他小朋友你去了谁的家乡呢?知道了什么呢?快来说说吧!学生交流并读读有关句子

1、城市哪些小朋友也喜欢,站起来读读吧!

你们知道了什么呢?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那么美”。

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

城市里也很美,京京也画不下,他也想请你来说说,还有哪些景色?随机出示图片。

让我们也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2、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小。青青的家乡还没去呢,哪些小朋友去了呢?快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吧?

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话“一眼望不到边”

草长的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草原景色很美很美,青青画不下,她拍了几张照片,让彭老师带来了,随机出示蒙古包骆驼

青青家乡美吗?请你自己喜欢的形式美美的读读吧!

我有意识的增设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等环节,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课堂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齐读平平、青青、京京的家乡

小伙伴的家乡多美呀!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这个环节给学生选择朗读方法的权利和相互评价的权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在美读中进一步升华阅读情感。

四、指导背诵

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家乡,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一背

指名背同桌互相背

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自由说话,自由读,尽情表达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说话中进一步明白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

五、拓展训练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夸家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呢?学生自由说。

1、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彭老师知道小朋友在美术课上也把他画下来了。

2、为了让同学们知道我们自己的家乡很美,我们来做一回导游,学着这五位小朋友的样子把家乡介绍一下吧!

3、学生自由介绍、指名上台说。

4、课文中小朋友的家乡很美,我们小朋友的家乡也很美,希望我们小朋友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5、听歌曲。

“新课程,新理念”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让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中再现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丰富课文内容,感受盎然的情趣,启动创造,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习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边读本画出本课生字。

2、 借助拼音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 小组交流。

4、 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5、 开火车读生字。巩固生字的读音。

6、 教师重点指导

7、 写字指导。

三、 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

二、 学生讨论回答。

三、 自由读第2~4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四、 自由读第5~6段。思考:风娃娃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五、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六、 作业设计。略

七、 板书设计。 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 学会 等12个生字,会认 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 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 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 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 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各种颜色的蜡笔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他们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2.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看看紫蜡笔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读了紫蜡笔的话,你知道谁的本领?

3.他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说从哪些地方感到这幅图很美。

(抓住“格外、像飘带、花红柳绿、一望无际、翻滚”和蜡笔们自己说的话)借机指导朗读。

4.读到这里,想一想谁的用途大?(指名)集体的力量不仅让蜡笔们团结在一起画出美丽的图画还能使蜡笔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读10-13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我很喜欢课文中小蜡笔们画的友谊桥,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友谊桥呢?

2.这座桥不是用彩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心用团结一致的精神画出来的,让我们在读一遍课文,体会小蜡笔们齐心合力,在集体的力量下创造出美好的画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 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2) 提示要点。

3) 学生描红临写。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4

?识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同学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①、让同学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同学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置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协助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培养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同学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

①、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是一篇培养同学语感,协助同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同学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现代化建筑立交桥;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和新建的高楼大厦。由于同学年龄小,大局部小朋友从未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同学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引导同学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俺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充沛运用国际互联网、学校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同学的表象积累,括宽同学的视野,协助同学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都北京对于在校同学,尤其是二年级的同学来说,几乎都没去过。绝大局部同学缺少对北京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同学从一年级便开始接触计算机,到了本学期已熟练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查询资料等计算机操作技能。基于这一有利前提,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同学到http//bjkj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景点的方法,让同学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战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战略一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通过充沛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同学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同学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当北京风景以及风俗民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眼前时,同学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同学真实、生动、形象地感受北京的伟大、美丽,同时有助于同学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2、教学战略二

提出任务、自主上网学习。在同学自读课文后,提出学习任务:①从“天安门”、“立交桥”这两个景点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到http//bjkj这个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你最喜欢的景点。

3、教学战略三

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在查询信息阶段,充沛利用学校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同学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目录和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把学校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身的话把它介绍出来。同学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战略四

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同学完成他们的电子板报制作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同学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这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同学提供同学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同学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同学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同学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激发了同学的创新意识。

5、教学战略五

查询资料,拓展延伸。为了激发同学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小朋友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同学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同学的视野,使同学学习到了课文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五、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何时作用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文本

天安门、立交桥

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多媒体文本

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习第2、3自然段

提出学习任务,让同学带着任务自主上网学习

html

有关北京的网站

学习第2、3、4

自然段

同学在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让同学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网络

同学自主完成的电子板报

展示、评价

电子板报

在同学完成电子板报的制作后,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同学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媒体播放器

抒情的钢琴曲

配乐朗诵全文

在音乐的随同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进一步激发同学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公开课教案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初游了北京,已经领略到了北京美丽的景色。下面,谁来说说俺们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天安门立交桥

二、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师: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这两个地方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地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读几遍。

2、同学自读课文,找出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出示学习任务:

师: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写,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感到北京更美了。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们愿不愿意当小导游把北京天安门和立交桥的景色介绍给他们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两个景点当中任选一个,与自身的学习伙伴一块合作,上网访问http//bjkj这个网站,查找有关的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然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当中制作成电子板报;最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把北京美丽的景色向游客们描述出来。下面请你们找到自身的学习伙伴,开始上网学习吧!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①上网浏览查寻相关资料,网址:http//bjkj;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电子板报;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

四、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

1、同学寻找学习伙伴,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开始上网查询资料,在word中制作成电子板报。

(向同学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2、小组推选小导游,在组内试说。

五、交流反馈:

1、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向大家介绍天安门的景色呢?

a、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b、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c、组员补充。

d、相机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

2、师:除了美丽的天安门以外,北京的立交桥也非常漂亮,哪位导游愿意来介绍一下北京的立交桥。

a、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b、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c、组员补充。

d、相机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网络对全班同学广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乐朗读:

1、师: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而小导游们精彩的讲解更让俺们领略到了北京的无穷魅力。下面让俺们在音乐的随同下,再把课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配乐朗读。

媒体播放优美的钢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师:北京除了俺们今天游览的这两个景点之外,还有很多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请你们再到网站中去查询有关的资料。

2、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内容外,你还从网站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向同学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八、教师总结: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俺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

应用分析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让同学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同学的爱美情趣,激发同学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环节,教师把所要讲授的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其目的就是给同学一个确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同学根据电脑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内容,防止了盲目性。

任务的驱动让同学进入了学习情景,在查询信息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和指导者。在活动中,同学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从网站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一起制作成电子板报。这样,不只培养了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沛的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充沛运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的功能,向全体同学提供某组同学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同学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同学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假设、拟人”、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同学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同学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同学的语感,又使全体同学沉溺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为了激发同学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小朋友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同学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同学的视野。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了解溪水两次变化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溪水变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两幅。

2、课文第48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字

一、谈话设疑

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一场雨过生,溪水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弄个明白。

二、自读课文,自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停、坑读后鼻音;

澡、栽读平舌音;

泥读鼻音。

3、向难写的字挑战。

提示:

坑、培左边是提土旁,土的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栽的左下部分是木,但木的捺要变成点。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思考:溪水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样。把有关句子记上记号,再读一读。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内容板书:

浑浑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溪水为什么变浑又变清)教师相机在短语后边加问号。

浑浑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写正确,写工整。(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同桌讨论:溪水为什么会变浑又变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巩固练习

一、激趣启思

(出示插图一)

师:小兔的家门前,绿树成阴,一条清清的溪水欢快地唱着歌奔向远方,溪水又凉又甜。一场雨过生,溪水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读议学习课文第3、10自然段

1、轻声自读课文第38自然段。

讨论:溪水为什么变黄了?

2、清清的溪水变成了浑浑的溪水,小兔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啊?(着急、生气)你从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用符号画一画,再跟同桌说一说。

3、体会小兔的心情,读好这些句子。

4、大象和野猪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又从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再读一读。根据上下文理解胜负、不解的意思。

5、通过读词语、读句子我们知道:树拔掉了,泥土松了,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溪水变浑了。我们再通过分角色读课文,体会小兔、大象和野猪的心情。

(1)小组分角色读。

(2)抽读。

(3)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

6、引读第9自然段。

大象走到小溪边

野猪跳进小溪

7、同学们,快替大象、野猪想想办法吧。

8、它俩是怎样做的,读第10自然段。

用小圆点儿标出它们做了些什么事。

(刨坑、栽树、培土、浇水)

自己试着做做这些动作,再读一读。

三、激情悟理

(出示插图二)

1、细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2、读好第11自然段。

3、聪明的同学,你懂得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4、你还会做些什么?交流讨论。

5、教师小结: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的家!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篇7

?寒号鸟》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评判故事中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续编、改编故事}。深入领会课文内客,发展儿童创造性。

三、继续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按排]一课时。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情况。读讲课文。创造性复述(续编、新编故事)补充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这一课,李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民间故事。很早以前,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里传来的小鸟的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民就给这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板书课题)“号”

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hao,例如“号叫”、“号哭”,课文上的“哀号”都读第二声。啊,这名字多么难听,但又怪可怜的。

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作图)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这是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看你们自己能看懂多少?有什么不懂的,一遍看不懂,可以再看一遍,然后同座的交流,谈谈你怎么自学的。

学生自学。

同座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也可以说说我是怎么自学的,注意了什么问题,还可以说说读了以后的感想。

(从自学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上加以引导。)

四、利用反馈,引导掌握下列内容。

①了解大意。

②弄清时间顺序。

③注意对比的特点。

五、读讲课文。

1.分段。

出示句子。

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

概括成:开头

冬天快到

冬天到了

寒冬腊月

2.着重理解喜鹊看得远,为了将来,早作准备。。

“几阵秋风……”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要到了?(尽)

“冬天说到就到……”从哪儿告诉我们天气冷了?(写了寒风)用了两个词,一个模拟声音的“呼呼地”,一个表示动作的“刮”,就不是秋风习习地吹着,“寒风腊月……”同样写风,怎么写,告诉我们天气更冷了,打了一个比喻“像狮子一样狂吼”。

现在把这些描写天气的句子读读。刚才提示的词儿要突出一些。

提示、指点:同样写天气,用词很讲究,再例如课文中同样写太阳暖和就有“太阳暖和”、“大好晴天”、“太阳暖烘烘”、“太阳普照大地”。

冬天来了,寒风这么冷;寒冬腊月,北风这么大。这些在冬天还没有来到的时候,喜鹊有没有想到,从哪儿知道?(准备过冬)对,当冬天还没有到,喜鹊就想到冬矢,它想得远,做得早,从哪儿可以看出它这样想得远,很对,这样做很好?(温暖、熟睡)

你们说喜鹊傻不傻?

3.指导朗读。

真正傻的是谁?现在读他们的对话。

男女声轮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

指导喜鹊的话。

喜鹊热心帮助,语气诚恳。“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现在不垒巢的危害,语气加重。“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如果用“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从喜鹊说的话,更看出喜鹊看得远。

指导寒号鸟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劝告?为什么不垒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垒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垒窝?谁来做填充。

只看___________,不看___________。

只顾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

这就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过去,过一天是一天。)

“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

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指导读寒号鸟的两段独白。

内容一样,读起来语气语调是不是一样?

示范。各自练习。

指名读。

第一次是“悲哀”,表示难过。

第二次是“最后的哀号”奄奄一息。

4.朗读全文。

小组分角色读。

指名分角色读。(集体读叙述的话,)

六、创造性复述。

1.故事续编。

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他,你们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谁能把故事继续说下去。

(叫唤、看望、叹息)

在喜鹊的话中,启发用上“如果”“假如”“倘若”。

2.故事新编。

寒号鸟怎么就不会死,现在我们就编一个让寒号鸟不会冻死的故事。利用原有提纲。

开头

冬天快到不听劝告

冬天到了听劝告

寒冬腊月快活地活??

同座准备。

指名复述(带饰头表演)。

这样的寒号鸟,可以给它改个什么名字?(知过鸟、寒喜鸟、寒乐鸟等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计划优秀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学计划5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案7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7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教案模板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和7教案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和7教案模板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296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