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最新5篇

通过优秀的教案,我们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教案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判断其教学能力,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下册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教案最新5篇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

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具准备

搜集生日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过生日,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话题。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把你们最喜欢的生日礼物和照片带来让老师欣赏,有吗?赶紧把它们拿出来吧!谁来说说你过生日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⑴ 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写在每个自然段段首。

⑵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 找一找自己读不准的字音或不明白的语句,以便请同学们或老师帮助。

2、汇报学习,趣味识字:

⑴ 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

⑵ 找出相同结构的字。

⑶ 找生朗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⑷ 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17)

⑸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理清的层次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下发生的事?

四、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沉默的可贵

课文哪几段描写了孩子们的沉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12、13、14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孩子们沉默的语句,谁起来读你找的句子?

1、随机出示文字:a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b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你从哪个词语能看出孩子们沉默了?

你能读出此时教室里的静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这一部分,来回味这个快乐的、热闹的场景。(师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一部分。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孩子们快乐地交谈着,他们谈的内容就这些吗?(不只这些)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3、就让我们的谈论填补省略号的空白。谈到你的生日,谈到你的父母给你祝贺生日,你最想说什么?

看来大家会感受爱了(板书:感受 爱)。感受爱的时刻多么令人激动。而现在,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大家齐读这一段。

谁再读你找的.句子?

相机出示: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如果要从这段话中找一个词语来概括它的意思,你会选哪一个?(寂然无声、沉默)

4、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请大家看着图画,思考:此刻他们在想什么呢?

出示练习: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不断地自责??

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不停的埋怨着自己

在这足足一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在想要是时间可以倒流

(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为开头说一说)

沉默,说不说话?嘴上不说心里说不说?是呀,爸爸妈妈那样的爱我们,

而我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又有谁给爸爸妈妈祝贺过生日呢?

这沉默可真不简单,它让我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板书:回报)学会感恩的孩子怎么读这段话?

学会感恩的孩子最可爱,懂得回报的孩子最快乐。

为什么说“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犯了错误,犯了错误似的,他们真的犯了错误吗?——没有,只是他们觉得自己对不起爸爸妈妈)

老师给孩子们提了这样一个建议:

此时如果你当时也在教室里,听了老师的这个建议,你会怎样做?我们的礼物可能是一张自制的卡片,可能是一片捡来的树叶,他们虽然很粗糙,不够精美,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1、选做一: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摘抄在语文积累本上,并背下来。

2、选做二: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写一个小片断。

推荐读书:《爱的教育》。这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书里有许多精彩、感人的亲情故事,值得大家用心去读。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弄懂发明靠天才还是靠勤奋,为其中的一种说法找到理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1~2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实验呢?

四、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1、读第3~5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在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爱迪生受到什么打击?

3、面对这样的挫折,爱迪生怎样对待的?

4、从哪些地方表现他顽强做实验呢?

5、爱迪生怎样发明电灯呢?找出重点词语。

五、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读第六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2、什么是“发明”?爱迪生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

六、总结课文。

1、有人说爱迪生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究竟那种说法对。

2、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

3、看课文插图的意思,说说在什么地方?桌子上摆着什么?爱迪生在干什么?根据插图的意思,说说自己的体会。

七、巩固练习。

教后记:

通过重点段的分析讨论,学生了解到了爱迪生是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也从中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用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巩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察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合适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结: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模板5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最新6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6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2024教案最新6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300字7篇

三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295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