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作业,制定多样化的教案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需求,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画》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知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
学文中认知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说: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祖国是俺们的母亲,俺们是祖国的小朋友,俺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俺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知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
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知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鸟岛与写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俺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俺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俺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俺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瀑”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喜欢这篇课文,愿意朗读课文,通过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高度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掌握要学习的生字,能够朗读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如: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一道白银;诗中人物位置的变换。
教具准备:录音机、音乐、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旅游吗?贴图(丁丁、冬冬)老师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欢旅游,他们今天邀请我们和叶圣陶爷爷一起去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项自然景观“瀑布”,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瀑布”)
[导入的语言亲切又简单,巧妙的告诉了学生文章的作者是叶圣陶。]
二、指导书写:
老师板书时让学生跟着书写“瀑”字,并认真看老师写。
1.指着“瀑”字问:想一想,这个字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指名发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书写,心里提醒自己这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开书73页,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写一个。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写好还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么吗?(1)要认真看书上的字;(2)想它是怎样组成的;(3)一次性写好。你有信心写好吗?
4.学生写字。如果你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就奖励自己一个小笑脸。
[写字的指导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安排写字环节时,没有墨守成规把写字教学放在教学的最后,而是在出示课题时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生字的难点“瀑”。同时,生字教学的环节扎实,在教学过程中给出学生写好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随文识字
1.过渡:你们写得真认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轻轻把书合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看一看。放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流畅美妙的音乐,老师动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到了文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2.喜欢这首小诗吗?快打开书自己读读。
出示学习小建议:(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2)小组学习,同学互相帮助,学会生字。
3.对生字的学习进行反馈。
(1)老师用字卡反馈:认识就大声读,不认识举手。
(2)组词带读。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生字。并在小组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1.生字词学会了,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同桌两个人互相读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了,如果他都做到了,你就夸一夸他。
2.同学们真会学习。听,小丁丁说话呢,他让你们认真听。(板书:听)老师以丁丁的口吻读第一小节,读后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指名发言)能把你听到的读出来,让在座的老师也能听到吗?
(1)自由练读(2)指名读
3.瀑布的声音这么吸引人,想不想看看呢?(取下丁丁的图,叮嘱学生:跟紧了,别掉队。)拿着丁丁的图在黑板上绕着山路转过来,把丁丁贴好,然后贴瀑布图,边贴边问: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1)快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时的感受。
(2)读读第二小节,谈谈你的理解。
(3)能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吗?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4)师生配合读。
过渡:远看瀑布是如此的壮观,让我们加快步伐,来到瀑布脚下。(把丁丁贴的离瀑布更近)
4.边贴边和同学配合读:师: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生: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
生: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谁愿意读一读这小节?学生读后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2)谁还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3)齐读这一小节。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首小诗,怎么理解怎么读。
6.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
7.配乐朗诵:学生读,师生配合读。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伟大与壮观。当学生渴望交流的时候又恰到好处的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基础上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8.你们能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写瀑布的古诗吗?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注意了课外的延伸,体现了语文的特点。]
五、作业:
你都知道哪些瀑布?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以介绍:世界三大瀑布是: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是:安赫尔瀑布。有关瀑布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查资料。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动脑想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吗?有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动脑筋想
而且还动手做实验来证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动手做做看》。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②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三)反馈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讨论自学提示第②题。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吗?(学生自由谈体会)
今后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有疑惑的地方,要亲自做实验证实一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小学语文《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的魅力,理解对联的意思,体会对联的巧妙之处,积累对联。
2、进一步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4、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从成语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5、通过诵读感悟对联的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奏美的特点。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7、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初步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写清引发愿望的原因,和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不说空话,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合乎逻辑、合理布局。
教学准备:搜集有趣的对联、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收集你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过春节,家家户户门口贴了什么?(对联、春联)谁能向大家说说你喜欢的对联?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两副对联,请翻开书语文乐园二,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每副对联,想想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
3、交流与提示:
①第一副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二副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结论:这两副对联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相同的字或者同音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②对联是讲求对仗的,仔细看看它们是不是对仗的?(结论:的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只有才有对对子的语言交流活动,古代文人精湛的文字功底值得我们自豪。)
4、多种形式朗读背诵。
5、拓展:你还能搜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对联。
三、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多种形式读这三句话,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①出示用第一句话改编的陈述句“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并将两句话进行对比,看看哪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肯定。(结论:看来,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②以此方法,要学生自己体会后面两句,看看它们是什么句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论: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过程中也可
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3、进一步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即一个人如果能给国家做出贡献,就能将自己的名字和功绩永远记在史册上,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就是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3、可联系课前搜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5、小组交流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
二、学习“成语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2、指名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谁能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奉公守法”的意思?
4、小组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觉得赵奢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指名回答。
6、讲故事比赛:《奉公守法》
要求:讲故事的时候,运用文中特别能表达赵奢品质的词句,如“依法惩治”“毫不畏惧”“奉公守法”等。
7、学生评。
第三课时(探究与实践:了解对联)
一、引“联”导入,营造活动氛围。
(出示几副对联)同学们,这些对联写得多好呀!对联是汉语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对联。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把!
二、明确探究的内容。
1、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对联?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
三、自主合作,完成探究。
1、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选出组长。
2、分配探究任务:整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或者小组成员各自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一起交流。
3、讨论探究途径。
师指导:《四库全书》,通过络搜索,百度、谷歌,键入你的主题。
4、展开探究活动,各小组成员注重合作,小组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
师适时指导。
四、交流探究成果。
1、小组内部交流,准备好在全班交流的发言稿。
2、小组间相互交流,彼此借鉴。
3、全班集体交流,师从内容、方法上进行。
五、拓展延伸。
开展“接对联比赛”“互赠对联增友谊”活动,让这朵奇葩开在学生心里,深入人心。
第四课时(习作:心愿)
一、引生入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呢?那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充满了爱心的好老师,使很多顽皮的孩子有了进步,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师那样,于是我就认真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还在为自己”当优秀教师“这个心愿而努力呢!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又怎样为它而努力着呢?
二、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要求:心愿的由来要合乎逻辑,纠正牵强附会引导学生要言之有理;实现愿望的过程要说得真实,具体,可行,要切合实际做到言之有物;“心愿“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达到某种美好、有意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区别“心愿”和“梦想”,二者都有“希望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这层意思,但梦想的程度深,梦想是对更高更远目标的期待,一个人会有一个或两个梦想,而“心愿”可能只是对一个小小的目的的期待,你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心愿。注重引导学生对“心愿”和“梦想”的区别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现象,遗憾中去思考材料,避免学生一味选取大、假、空的素材。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结合学生生成相机启发,拓展学生思维。
三、明确要求,片断引路。
1、学生就三个问题写片断。
a、你有怎样的心愿?
b、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c、怎样为它努力?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留意写得好的,备于讲评有针对性和示范性。
3、赏析片断。
第五课时(习作赏析)
一、写法指导,整合成。
1、做到言之有序,可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心愿,再谈心愿的由来;可先叙述引发心愿的事情再表达自己的心愿。
2、应把引发心愿的事情作为重点写详细、具体,注意写好自己的内心活动,流露真情。
3、在叙述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语句。
二、自评自改,完善习作。
修改要求:
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具体。
2、是否具有真情实感。
三、指导品赏,成就激励。
1、小组评析。同学们,习作稿已初步形成,愿不愿意和伙伴交流交流,倾听一下好的建议?请自由组成四人小组,一人读,三人评,看看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2、抽样导评。展示学生的习作(好、中、差各一份),引导全班同学评议,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修改不足之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修改完善。同学们,一习作的成功还有待于反复地修改。课后,你可以找信得过的伙伴评一评,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提提意见,然后自己认真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