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语文3年级教案最新6篇

教师所写的教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一个实用的教案是教师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3年级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3年级教案最新6篇

语文3年级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语文3年级教案篇2

教材简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册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如《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这一篇科学常识文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与行动。

学习重难点预设:

了解地球所处位置的`妙不可言。

利用资料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装真正感受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同时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

1、认识几组数字

1.496×108公里1.082×108公里480摄氏度

2、《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短文:画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理解。

2、认读生字词(同时解决部分词义)

认读生字词

宇宙、奇迹、诞生、液态水、观测、笼罩、天堂、地狱、照射、水蒸气、照射、紫外线、辐射、妙不可??

解决部分词义:

诞(dàn)生:出生。

辐射: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

妙不可言:很奇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三、深入学文,明白道理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

(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

2、了解文章的大意。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

3、反馈交流:

(1)比地球靠近太阳的行星,水被挥发。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液态水————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3)比地球远离太阳的行星,水以冰的形式存在。

四、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太阳》,谈谈地球出现生命的原因

2、课外收集的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请学生结合课文,再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或交流自己学会的新知

五、小结

启发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地球,为环保做实事。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三年级段选学课文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此次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太阳》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说明方法的运用,从而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此外,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优化练习设计提高语用能力”,因此,我通过填写表格来锻炼学生概括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反思本次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完美。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领悟。

从整体上看,其一、时间没把握好,每个板块的'用时分配不均,导致教学内容超时。其二、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言简意赅,有些问题的陈述不够明确。其三、老师的牵引痕迹明显,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不够。其四、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学生概括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个知识性目标上。其五、对于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导致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表格的填写。

从教学上看,由于我的教学设计环节上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再加上自己对于表格所要填写的信息表述不明确,导致学生拿着表格不知道如何下手。后来在课堂上采取了分步共同完成的策略,但是也正因此,导致我在这个版块上的教学出现了较为混乱的思路。出现如此混乱思路的原因是因为我在教学学生如何提取信息这个能力上的学习,没有细化步骤,让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学生在填写的同时又需要兼顾说明方法的认识,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两大个教学重点,再加上时间较紧,使得学生在后面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也就出现了不是很理想的效果。

语文3年级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的写法。

2、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3、根据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口述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师: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b.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

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制投影片。

2、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简述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以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阅读了课文。

2、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3、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文第三段:

a.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b.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a.“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

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可参看课本第21,22课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口述实践活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督促学生切实完成前一课时作业,了解掌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况。

2、为本课时活动取名——“争当星空知识之星”。

3、制作“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作为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5分钟)

2、学生修改并熟悉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见。(5分钟)

3、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4、全班交流(自荐,小组推荐均可)(20分钟)

5、学生评选出参加班级做交流的最佳人选并说说理由。(人选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当选人授予“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

(5、6两项5分钟)

7、教师搜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推荐大家阅读。

四、作业:

1、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强调的是“心中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悟”的认识。

2、读巴金的《星》,思考问题: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联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语文3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来讲讲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剜(wān)腌赞(āzā)到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高大强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刚直不阿、口苦心甜、淳厚朴实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好戴高帽、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语文3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语文3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种乐器的名称,会写7个一类字,对各种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音乐鉴赏力,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同学间互相介绍和老师在大屏幕上演示,使学生对各种乐器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能自己去了解其他乐器。

3.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乐器的了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并帮助他们形成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乐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7个一类字。

教学准备:课件、乐器、字卡、磁带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并了解乐器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今天老师要领大家走进音乐世界,仔细看大屏幕,看看有你认识的乐器吗?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二、认识各种乐器

1、组内互相帮助认乐器名称,强调一些字的发音。锣、笙、唢呐、琵琶、萨、簧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乐器,你们一同来认识一下吧。

3、你们还知道哪些乐器?请学生来介绍。

4、找朋友: 我们刚刚认识了那么多的乐器,现在老师这里有乐器的名称和图片,请你们找朋友,找对了后领读。

5、看书上的图片,想想两幅图中乐器有什么不同?小组内讨论

6、齐读词语卡片

三、听音猜词语

磁带放音,猜:唢呐、架子鼓、古筝、二胡、萨克斯

四、作业:

1、向家长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乐器。

2、认读文中的乐器名称。

3、自制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上各种乐器的名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乐器名称:

1、同桌互读自制的乐器名称卡片。

2、开火车读卡片。

二、 多种方法识字

(一)观察生字特点

例:1、锣、钢由金属制成

2、唢呐用嘴吹

3、扬、提与手的动作有关

4、架

(二)引导学生学生字

1、形声字法学锣、钢、架

锣:本义指的是铜制的一种乐器:铜锣。锣鼓喧天 紧锣密鼓

钢:①ɡgāng

钢铁,可指人意志坚强。

钢蹦儿,指金属辅币。

钢笔、钢筋、钢琴

②gàng

把刀放在布、皮、石头等上面磨,使它快些。把刀钢一钢。

架:上声下形,用作支撑的东西。

放书的是书架 ,支撑葡萄秧向上爬的是葡萄架。

2、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其他5个字(举例:适合方法)

唢:数笔画最后一笔是点

呐:部件组合

扬:数笔画,注意与杨区别

师出示几个句子帮助生理解

①我扬手向他们告别。(高举)

②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在空中飘动)

③我向天空扬了一把花瓣。(播撒)

④老师表扬了他。(赞扬)

三、练习巩固

读词:唢呐 表扬 钢笔 神采飞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生字 2、学习二类字

3、指导书写 4、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一类生字,组词。

2、读有乐器名称的字卡。

二、学习二类生字

1、从乐器名称中,拿出二类生字来读。

2、学习二类生字,小组内练读

三、指导书写:引导看清字形,唢的最后一笔是点。

四、完成练习

1、找乐器

课前已让调查,课上说说,组内交流去了那些地方?找到了哪些乐器?

2、听音乐说(写)话

(1)你喜欢听什么音乐?每次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想到什么?

(2)播放一段《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想象说说想到了什么?并写下来,注意乐曲的节奏,充分发挥想象。

四、作业:回家听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和父母说说感受。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乐队

锣、唢、呐、钢、扬、架、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小乐队

教学过程:

1、组成调查小组:调查班级学习各种乐器的情况。

2、研究乐队组成:根据班级各种乐器的掌握情况,研究乐队如何组成。

3、确定演奏的曲子。

4、利用课余时间来排练。

5、汇报演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推荐6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6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6篇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的教案通用6篇

3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最新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推荐6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2024教案参考6篇

2024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95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