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范文 >工作方案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5篇

有了精心准备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一篇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和困难,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大班跳舞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5篇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2、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能跟音乐有表情地舞蹈,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八分音符节奏。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休止符和八分音符节奏的掌握。

三、活动准备

dvd播放器、电子琴、玩具小熊和洋娃娃、自制图谱等。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小朋友们参与到故事中去,引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歌曲的教学做铺垫。)

故事大意: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决定在城堡里举行一个盛大的party,于是,他给所有的朋友们都发了请柬。请柬上是这样写的:我亲爱的朋友,今晚我将在城堡里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来庆祝我的生日,诚挚的邀请您前来参加,您的朋友小熊。

在离森林很远的波兰,住着小熊最好的朋友----小洋娃娃,她也收到小熊寄来的请柬,于是,小洋娃娃便开动起脑筋,创作了一首歌曲送给小熊当礼物,并取名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熊收到礼物乐坏了,拉着洋娃娃,合着歌曲,欢快的跳起舞来。

(二)新课教学

1、律动和发声练习。

播放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动物模仿律动进场。(通过反复试唱练习,让小朋友们大致掌握“1 2 3 4 5 6,”六个音的音高并进行发声练习。)

小洋娃娃可厉害了,她只用了6个我们熟悉的音符宝宝就完成了创作了这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大家来看看,都是哪些音符宝宝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些音符宝宝吧。(1 2 3 4 5 6)

2、歌曲教学

(1)聆听范唱,感受情绪,说说歌词内容

(通过反复聆听,使小朋友们大致熟悉歌曲旋律。听前出示问题,要求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他们会更加认真的去聆听歌曲。)

你感觉到这个歌曲是怎么样的音乐情绪?

(高兴的,快乐的,兴奋的,活泼的,开心的……)

整个歌曲都在说些什么呢?

(洋娃娃和小熊在跳舞。他们在跳圆圈舞,小熊点点头,洋娃娃笑呵呵,他们的舞蹈很整齐,并且邀请我们一起跳)

(2)结合图谱,学唱歌谱

(通过图谱,让小朋友学会观察并列出乐句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此解决x x x 0这一节奏难点。通过反复视唱乐谱,使小朋友们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观察歌谱之后,发现歌谱中的一些相同与不同点了吗?

①(一二两句前三小节相同,最后一个小节不同,三四两句前三小节相同,最后一小节不同)

②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音乐小符号,你们认识它吗?(休止符)

③介绍休止符的作用,并请小朋友们练习节奏

④教师弹奏旋律,小朋友们用“啦”轻声高位置和琴哼唱旋律

⑤教师弹奏旋律,小朋友们唱谱,固定音准。熟悉后,进行歌谱接龙游戏,巩固歌谱学习

(3)填入歌词,跟音乐演唱歌曲

(在完成歌谱演唱后,请小朋友们填入歌词,跟琴演唱,在此过程中,对于小朋友还未完全理解的节奏难点进行再次解决。跟音乐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们有感情的高位置演唱歌曲。)

①大家都学会了吗?让我们跟着电子琴,把美妙生动的歌词填入歌曲中吧!

②小熊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请小朋友们加入到舞会中来了,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唱起来,为小熊的舞会添彩吧。

(三)创编活动

(请小朋友们为歌曲编排简单的舞蹈,在编舞过程中,要求小朋友们按照歌曲节奏组队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给能力较强的幼儿一个拓展的空间,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欢乐)

小熊今天特别开心,因为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来为他庆祝生日。还有那么好听的歌曲作为礼物。听,舞会的音乐响起来了,小熊还想请大家一起来跳个舞,那么老师就请大家同桌二人为一小组,跟着音乐来自己编舞,一起加入小熊的舞会中去吧。

(四)活动小结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的舞会你们玩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货呢?生:开心……

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可以把首歌曲教给你的家人,请他们和你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开一个家庭舞会,开开心心地玩!幼儿与小舞伴手拉着手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五、活动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歌。结和幼儿年龄特点,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幼儿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幼儿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橡皮泥大设计并制作出乌龟。

2、学习运用工具大胆装饰出各种花纹的乌龟。

3、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想象、大胆创作。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小乌龟图片一张、范例一个、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小乌龟,欣赏各种不同姿势的乌龟,让幼儿了解小乌龟主要的外形特征。

2、提问:乌龟有几条腿?头上有什么?(有一对眼睛)乌龟的身体下面有什么?(四条腿)乌龟的身体上面有什么?(硬硬的壳)身体后面有什么?(一条小尾巴)3、幼儿讨论小乌龟的做法,教师示范。

4、与小朋友一起讨论怎样制作装饰乌龟的壳。

幼儿讨论,教师示范(搓一个圆球贴上花纹,然后压扁些,再将下部凹进去。)

5、教师讲述乌龟壳和四条腿的连接。(把壳和头、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指导要点:鼓励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把头、尾巴、腿和乌龟壳连接起来。

8、评价,并展示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的能力总有强差之别,但在我们老师的眼里、脸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从以上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必须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和验证中,孩子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也随之养成。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篇4

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用拍手动作表现节奏型。

3、学习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准备:

小熊和洋娃娃一个。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过程:

1、《表情歌》乐曲下竟教室。

2、复习歌曲《圆圈》。

齐唱、创编新词。

3、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介绍乐曲名称。

听音乐。

随音乐合拍的拍手。

4、掌握节奏型。

洋娃娃与小熊按节奏型跳舞。

幼儿拍手为他们伴奏,拍出相应的节奏。

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分两组,教师指挥幼儿一句隔一句轮流演奏。

分四组,各组乐器看指挥先后进入,使音量逐渐增大。

分三组,每组一句,最后一句全体演奏。

在乐曲伴奏下,有序摆放乐器。

重点: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难点:学习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幼儿大班跳舞教案篇5

目的: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如图)。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如图七)。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如图八)?(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如图二~图六),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地震教案幼儿园大班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教案5篇

大班幼儿音乐活动教案参考5篇

幼儿园大班做花灯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防溺水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保护牙齿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寒假安全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保护眼睛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新年歌教案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705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