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都是一次心灵的启发,读后感是我们捕捉灵感的工具之一,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思想的海洋,而读后感正是我们在海洋中徜徉的船帆,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灵史的读后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1
平时的我似乎忙的不愿去学习,近日,学校号召所有老师读《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没想到读着读着,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汤的味道,似乎走了好长一段路。却是走得很轻松,从未有过的惬意。在这段旅程中,我放下了身上太多得行李,从从容容的跨完每一步,但得到的'却是我一生也享用不尽的“心灵鸡汤”。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天使缝补翅膀》,讲的是于丹用爱的双手,为她的学生重塑梦想,重塑自信的故事,在她的行为中,我明白了什么是给天使缝补翅膀,第一次听到了“教师,是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这种对教师职业的诠释,心中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多了一份神圣感,崇敬感,无比自豪的同时,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之所以来到人间,就是因为他们的翅膀坏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缝补好他们破损的翅膀,让他们重返蓝天,在天空自由翱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送天使返还天空,作为伴随孩子成长的教师,要永远懂得孩子的密码,做到“知人”。在此前提下,给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有限的知识,教会他们能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把握自己。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具备怎样的学识、达到怎样的境界呢?我还差之远矣。
读完这本书,我走过的也只是我慢慢旅途中的一个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给我漫长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2
?教室里的心灵鸡汤》书里的每则故事都很平凡,让我感受很深:这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努力的心血。从一个个案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独特”的赏识、主动的亲近、心灵的对话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它渗透在孩子每天的成长中,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看似虽小,但这可能就是孩子一整天的欣喜与动力。他们是我们崇拜和学习的榜样,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教育之窗,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是我以后教学之道的良师益友。
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已,教学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人生这个词是多么的广啊,其实教师生涯就是一段无止境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人生现在又走到哪了呢?可以看出教育并不只是在学校学习而已,我们有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可使自己在各方面变成更好的沟通者、伙伴、父母、老师、学生和员工。所以教导孩子绝不是排定课堂或教学计划而已,教师还必须付出无比的耐心、包容和爱,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受到支持,才能安心念书。要成为杰出的老师,我们需要很高的学识,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有了解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我拥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孩子们也会拥有,我会互换角色向他人学习,孩子们也能做到。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可我一直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只有用心去爱他们,用心去引导他们,他们才会成为善良的人。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尤其是小学教师,这种付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为突出。首先,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业务知识,这也是教师相对于学生的天然魅力所在。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如果不注重学习,必将落后于潮流。要是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来应付教学,就很有可能在细节方面传错道、授错业,从而解不了惑,甚至误人子弟。久而久之,学生也将对这样的教师失去兴趣、信心和尊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之后再去扭转就变得非常困难了。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很重视新知识的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学习的'学科,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我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等各种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
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放慢步骤,耐心细致,尽量用儿童的语言将知识化繁为简,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在课外的教学中,我会额外的给一些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加强辅导,努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当好教师难,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积极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教师。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3
拿起这本书,最先看到的是封面上的几行大字: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的生活和教学智慧。
显然,这本书有三个目的:一是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教师从日常繁琐和繁忙的教学生活中,用温情和激情发现教育的意义,认识到教书育人是光荣和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现实生活和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才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体验人生的价值。《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随手翻一翻,细心读一读就能感觉到这薄薄的扉页里透着一股让人淡定的力量。这种感觉,恰似一位疲惫的行者遇到了好心人送上的一碗贴心的鸡汤;二是启发教师的生活智慧,都知道教师是个责任极大的职业,并且教师日常的工作非常多,可是每一位教师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试想,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一团糟,何来“教学的快乐”,又何来“工作中的满足”呢?而这本书里短小精悍的故事启迪着我们要在生活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并且告诉了我们许多提高生命质量的技巧;三是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一篇是美国人保罗斯蒂文佛的《零分之约》,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老师是如何通过鼓励和激励的办法,让一个几乎被老师放弃的“问题少年”成长为出色学生的故事,并且这位老师运用的技巧非常睿智,值得学习。
书中精选的七十余篇美文。它们呈现给我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们让我们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爱意,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成长。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间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适时用智慧和内心的力量调试自己的心理,给自己减压。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我们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只有真正快乐了,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真正快乐了,才无愧于自己的职业。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育人先育心。”“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些教育名言,让我认识了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但从没完整地拜读过他的某一本著作。这些天,一直在品读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一次深刻地领悟到这样一个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如此精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及其孩子如此深沉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事业是需要用爱浇灌才会结出累累硕果的事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几章用了不少笔墨写了每个孩子的情况,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位大师不会对每个孩子有那么详尽的了解;没有他对孩子的深入了解,他就无法走进那些孩子们的内心。正如他的著作的名称,他是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献给了他投身的教育事业,所以他收获了孩子的心,走近了孩子的心灵世界,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回想起我刚走上三尺讲台,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充满了热情,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虽然有时他们不懂事不守纪律会惹我生气。课堂上我是严师引导着他们走向知识的彼岸,课后我似大姐姐跟他们一起玩一起疯一起大笑。那时的我拿着微薄的代课工资生活是清贫的,可我是很快乐的。因为那时的我是发自内心的爱着教育事业,爱着我面对的孩子们的,我跟他们交心似的相处,我也就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收获了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和欣慰。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长久,职业倦怠感越加明显,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也日益消减,对孩子也不再有往日的用心和关爱,我的教育激情不再,离孩子们的内心也远了。虽然课堂上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完成好我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可课堂外不再有往日孩子们的围绕,不再有他们交心似的交流和嬉笑,我是他们的良师却不是他们的益友,工作的价值也大打折扣。这本书的末页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又找回了迷失的方向。“孩子们啊!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献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惫的时刻。而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尽快来到你们身旁。你们的欢声笑语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一如既往地用心浇灌教育事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也就会收获到百花齐放的绚丽,更会收获到孩子们那一颗颗童心给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所创建的“快乐学校”,引领着他的孩子们也引领着我走进了教育的“世外挑源”。能成为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那些孩子不需要为分数而心不甘情不愿的学习着,他们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压着,没有失去童年所该有的天真、快乐。他们的学校在蓝天底下,在大梨树下,在葡萄园里,在牧草场上。苏霍姆林斯基带领着孩子们在新鲜的空气中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假日,他组织孩子们远足、野营。书中描述的瓜园度假的欢乐情景让我心驰神往。孩子们在苏霍姆林斯基所营造的“蓝天下的学校”、“幻想之角”、“童话故事会”、“健康乐园”在愉快地游玩着劳动着学习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由欣赏大自然中玩耍中变为观察大自然、去思考去学习,收获着知识也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和和谐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如一位独居匠心的园丁,带领着孩子们走进了教育的“世外桃源”,和谐而健康地成长,快乐而欢欣鼓舞地学习。我在心驰神往这样的“世外桃源”的同时也感到自己也有一种使命,那就是以这位大师为榜样,尽心尽力为我的孩子们营造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把他们从分数的“铐链”,繁重而枯燥无味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还他们一个和谐、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学习环境。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5
?心灵鸡汤》这本书,有着和鸡汤相同的功效,能够润泽在生活风雨中被擦伤冻僵,被尘封的心灵,使之恢复应有的活力。
尽管故事十分通俗易懂,但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哲理,是积极向上的,是真挚感人的,或许咱们与故事中的人有一样的经历,处理的方式却不一样,或许咱们不可能经历故事中的人所经历的,但通过别人的经验,让自己收获了。这些故事大多关于爱的力量,教养之道,学习之道,梦想的实现,处世等等。
在要求,要求,再要求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外国女孩,与妈妈相依为命,而她和母亲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环游世界。在女孩从女童军杂志上得知,卖最多饼干的童子军就能带一人免费环游世界后,就下定决心要成为那个免费环游世界的人,并且带上妈妈。于是她有了一个详细的卖饼干的计划,而且每天放学后就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她推销的方式很特别,不是要求别人买她的饼干,而是请他们为自己的梦想投资,帮助一个女孩实现她的梦想。就这样,女孩一天天的努力最终换来了成功。她在那一年就卖掉了3526盒饼干,并赢得了环球之旅。和其他许许多多怀有同一梦想的人相比,这个小女孩并不算聪明,善于与他人交流,而她的销售秘诀就是要求,要求,再要求。其他人也许害怕被拒绝,先否定了自己,根本没有向别人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咱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推销,推销自己,推销商品,被推销等等。从这个故事中咱们可以得知,你要求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其中也包含了坚持,坚持要求,或许咱们还能从中得到更多乐趣。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6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因为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没有学识、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艺术品的创作的。但苏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究其原因,我觉得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一、他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当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时,他却带孩子们去野外玩耍,在黄昏时分看着夕阳和云彩编者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他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建造城堡,去看望生病的老爷爷……在这些过程中,他逐步地启发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的理念是: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负担,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成为世界的探索者。其实,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而作为教育活动指导原则的教育理念在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指导原则是正确的,才能根据教育过程中的条件确定教育活动的方式,最终达成理想的教育目的,产生好的教育结果。
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通过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潜默异化的生活影响上面。他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为作为教师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并通过旅行发现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这种美的体验,如果他自己对此没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没有在他的心中产生过激动、兴奋、美好的情感,那么,即使把孩子们带进森林和田野,他也无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他说过,自然是孩子们语言、情感发展的源头。我想,只有自己对生活中的美时有发现、时有体悟,孩子们语言、情感的源头才能有“源头活水”。
三、他拥有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心和热情。若没有这颗爱心,他不会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会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不会熟知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若没有这份热情,他不会费劲周折地去进行教育改革实验,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正如他自己说的“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回到你们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我想每个老师都会经历职业倦怠期,每当自己感觉精疲力竭时不妨看看这段文字,它会给自己莫大的鼓舞!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毕生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爱的事业中去,教师不仅是最光荣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
心灵史的读后感篇7
暑假我读了两本书《三国演义》、《成长心灵鸡汤》。《成长心灵鸡汤》一书讲了一百个完美品质的美德故事。
我从中学会了感恩——保持热爱生活的秘方,注入挑战困难的勇气;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获得精彩人生的翅膀;乐观——相信潮落总会有潮起积极的心态;爱心——生命延续的动力,人间温暖的源泉。美德,坚韧……
这六个板块中我最欣赏的故事便是第三个板块里的“人活着要有尊严”,主要讲了:
小维尼11岁的时候偷摘了别人家的葡萄,被水果的主人发现了,主人让他跪下,只到他父母来领人。小维尼非常害怕,便战战兢兢地跪下了,可这恰巧被他继母看见了。回家后他的继母训斥他:你不觉得跪丧失了你的尊严吗?小孩淘气偷摘葡萄,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可别人叫你跪下,关乎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啊!
故事结束后还有两个小板块:心灵感悟,心灵格言。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不能丧失尊严。看了这本书之后,相信你也一定能领略其中的许多道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