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完优秀的电影后,可以及时写篇观后感来记录,观后感是记录我们的内心真实想法的文字,对于提升我们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进人物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先进人物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感动中国》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还有一个叫段爱平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平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先进人物观后感篇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是我毕生的追求。今后,我将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在为国铸盾的道路上不懈冲锋!”走下观礼台,钱七虎激动地说道。
为战略工程装上“金钟罩”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矛必有盾。”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外部威胁,在钱七虎看来,如果说核弹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盾”。
那年,他受命进行空军飞机洞库门的设计,为了找准原有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他专门到核爆试验现场调查研究。在核爆现场,他敏锐地发现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炸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
“门打不开、飞机出不去,就无法反击敌人。必须找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钱七虎首先想到的是改良传统手算模式,使用先进计算理论和设备。那时,有限单元法作为一种工程结构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刚刚兴起,他决定用这种方法解决飞机洞库门的计算问题,这在当时属国内首创。
辗转多方协调,钱七虎借来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历时两年多,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那年,他38岁。
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先进人物观后感篇3
一个名字,越来越让人们熟悉;一些事迹,越来越让人们感动。这个人就是黄文秀。2019年6月17日凌晨,时任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的黄文秀,在返回驻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生命虽短暂,光华却璀璨。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黄文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坚守初心使命,生动地诠释了催人奋进的担当和奉献精神,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使命是不变的誓言。誓言意味着承诺,一次承诺,一生践行。“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百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这是黄文秀的诤诤誓言。黄文秀把誓言刻于心、践于行,她从贫苦人民中来,又回到贫苦人民中去,矢志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认真履行报效国家、建设家乡的承诺。黄文秀用坚守誓言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放弃理想信念,始终朝着入党志愿指向的梦想和目标坚定地前进。
初心使命是应尽的责任。责任如炬,照亮前行的路。党员干部一旦走上了“岗位”,就意味责任在肩,就要将“责任心”固牢。黄文秀任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始终牢记脱贫攻坚的责任,为脱贫攻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她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黄文秀以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把责任和担当体现在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担好责、尽好职。
初心使命是崇高的事业。强烈的责任心来自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贞,是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黄文秀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她顾大家舍小家,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没有时间照顾残疾母亲和重病父亲,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黄文秀用不断强化事业心、始终保持进取心的实际行动,告诉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坚持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追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青春无悔。黄文秀不愧为新时代的光辉典范、青年楷模,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先进人物观后感篇4
近日,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被广泛宣传,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选调生的她,本可以在大城市里选择轻松的生活,从事轻松的工作,但是“固执”的她却毅然选择回到她那穷困的老家,因为她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的困难群众。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艰苦的。从家乡困难群众最开始对她的“质疑”,认为她只是来这里镀金的,不会真心扎根这里帮助大家脱贫,到后来走村入户,“死皮赖脸”的向乡亲们了解情况、收集诉求,全完将自己融入困难群众之中,到后来老乡们慢慢接受她、认可她,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充满了委屈。她背地里流过多少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她始终将自己的责任扛在肩上,将自己的使命记在心中。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不难看出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也要让家里的孩子在大学里申请入党”,让孩子入党是她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是她希望将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和责任继续传承下去的希望。25000公里,是她心中的长征,是她在驻村一年时间里车轮走过的印记,也是她将自己奉献给基层、奉献给困难群众的永恒记忆。
黄文秀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必将长存,必将成为所有扶贫干部的标榜。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学习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精神,学习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为了困难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牺牲宝贵生命的无畏精神,她和所有奋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先进人物观后感篇5
“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赋予的力量,再艰难的道路,我们继续着征程……”最近,在广西百色市,许多人都在动情地传唱着这首名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为哀悼因公殉职的黄文秀所作。(7月1日,人民日报)
对于百坭村的村民来说,黄文秀这个名字饱含深情:北师大硕士毕业的女娃娃,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让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增收翻倍。习近平总书记称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从革命老区走出来,又投身于贫困山区建设,面对险情,朝着受灾群众方向笃定前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让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这是一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产党人,她以无悔青春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与担当,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纵观历史,“逆行”也是我党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革命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负重“逆行”;灾害第一现场,党共产党员率先驰援;灾情最重的地方,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正是这些“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在砥砺前行中亮起了党旗,照亮了新时代的“长征”路。
“ 逆”的是环境险情,书写的是时代命题。有人说农村是“3亿人离家的世界”,黄文秀却说“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将“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青春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绽放芳华。面对的恶劣的天气,她选择做风雨中坚定的“逆行”者,“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的初心,朴实而坚定,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行”的是英勇无畏,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回顾2018年3月刚上任时受到的挫折,黄文秀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她把自己的扶贫路比喻为“新的长征”,从“新手”到“熟路”,面对险阻从未退缩,也不曾放弃。如何寻找扶贫最佳路径,彻底改变贫困面貌,考验的是党员干部克难攻坚的智慧,检验的是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越是紧迫,越要实干,越是困难,越要突围。
“冲”的是大爱大义,擦亮的是先锋底色。“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黄文秀决口不提家庭困难,毅然投身到最艰苦、最偏远的乡村山野。即使是在陪护父亲做完肝癌手术不久,仍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连夜冒雨也要返回岗位。她像一名战士冲锋在前,将火热的青春化作号角,激励更多党员干部砥砺前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这条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与初心永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读懂“以生命赴使命”的“逆行”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英雄人物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