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大家对书上内容的体会,我们要找到文章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展开读后感的写作,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星杨读后感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星杨读后感篇1
红军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在美国埃德加·斯诺的笔下把他们描述地如此伟大动人。在他的笔下,我看见了祖国曾经的懦弱,老百姓曾经的无奈与痛苦。他以一名记者的身份为我们展现了红军曾经那颗不图名利,爱国爱民的炽热之心。
在书中,作者埃德加·斯诺用了大量笔墨写了关于毛泽东爷爷的故事,并给予高度的赞美。这让我深刻地了解到毛爷爷不平凡的经历和他对红军的热爱。在他与毛爷爷的对话中,作者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读到这段话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毛爷爷为了祖国而不辞辛苦。顿时,我又陷入了深思,我们青少年也能像毛爷爷这样吃苦耐劳,这样懂得利于时间吗?我想大部分不能。当今社会太多青少年用手机来打发时间,虽然也有人刻苦勤奋,但却少之则少。我们应该像毛爷爷一样懂得利用时间,并学习他那种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
除了像毛爷爷这样爱国人士以外,书中还提到善于指挥的朱德,为人民着想的周恩来,严于律己的彭德怀,还有许多意气风发的“红小鬼们”,这一个个有着如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者曾用鲜血为身处黑暗之中的老百姓们,点亮一盏盏明灯,让他们一步步走向光明。
他们什么都不图,他们只是希望祖国的未来能更加辉煌灿烂。这种无私的人难道不令人感动敬佩吗?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的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都是谁带给我们的呢?这一切啊是那些红军小将士们用生命拼死拼活带来的,是那些热爱祖国的优秀领导者绞尽脑汁想出一种治理方案带来的,这一切并不是说来就来,而是要用毛爷爷口中的“统一”和“决心”这两者,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集体具备了这两者就有胜算的可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我们不能忘掉国耻,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应当心怀感恩之心去努力,去奋斗!”
感谢那些曾为了我们而奋斗的红军战士们,我向你们致敬,愿你们在天堂里被天使呵护。
红星杨读后感篇2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完成了本书的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的记者,斯诺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1936年,斯诺孤身一人前往当时中国革命战争最危险、最凶猛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
在这本书里,感受到斯诺笔下的毛主席是多么和蔼可亲,宽厚大度,勇敢无畏,让我感受到毛主席爱人民,爱社会的感情,为祖国强大起来做出巨大贡献。红军的军队是铁打的,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红军的兵官,从不把自己当做领导,不端起领导的架子,以身作则,把自己与士兵放在同一个位置,与士兵心连心。红军的长征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惊险万分,无论是四渡赤水,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都显示出红军的有勇有谋。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让我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知。
红星杨读后感篇3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浓浓的硝烟味扑面而来:纷争不断的会议,烽火连天的战争,奋勇冲锋的战士,这些事物在我眼前依次浮现,放幻灯片一般。那茅屋砖墙内,毛泽东正动情地讲述着他年轻时的传奇,以及坚韧顽强的红军们在长征路上洒下的一滴滴血汗,汇成河,汇成海……我被震撼了,是谁如此详细地记录着这一切?是谁如此动情地记录着这一切?是他,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红旗下的他,值得我们铭记。
埃德加·斯诺,一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一个用生命探寻真相的记者,一个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的战士。他用他的钢笔,他的镜头,无声地记录着中国的变迁,并控诉着一切黑暗。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来到半世纪前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蒋介石的顽固执着,周恩来等人的爱国心切,在我眼前一一呈现。是斯诺,让我倾听到了这段在废墟下痛苦呻吟的历史,让我望见了可爱的中国红闪耀在东方一角,让我在心中埋下了将来能好好报效祖国的种子。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了太多,太多……
拨开重重浓雾,我看到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他们怀揣着一份爱国的梦,不管出身多么卑微,而将一颗颗中国梦的种子,洒在每一个红军战士心里,洒在祖国大地上,也洒在今日我们的心中。他们那炽热柔软的心,融化着老百姓心中的苦与累。是什么让他们作为领导,却愿与同志同甘共苦?是什么让他们作为官员,却住着简陋瓦房,粗茶淡饭,从不抱怨?
而最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是斯诺笔下的长征。
漫漫长征路,哪一块土地,不浸染着战士们的鲜血?又有哪一块石砖,不镌刻着红军的忠魂?
我想到书中所写:“……红军战士们来到长江边……”那时的红军,无桥亦无船,前有天堑,后有敌军,在绝境重围中的战士们仍热血奋战,只为捍卫心中的理想!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些如红星般闪耀的战士们,才有中国今天的独立,才有中国今天的尊严,才有中国今天的辉煌!
当红军们来到泸定桥时,凶狠狡诈的敌人竟丧心病狂地将桥板给拆了。但“红军不怕远征难”,勇敢的红军选择了爬铁索,渡怒涛。下有无底悬崖,上有敌军轰炸,不时有战士们受伤或牺牲,在惊涛怒吼的河谷里安详永眠。无所畏惧的红军战士又一次克服了困难,成功过桥。这时,我的心中,也有一颗红星在冉冉升起。
在今天,我阅读着历史,敬佩着斯诺;而明天,我也要向我最敬爱的红军战士们致敬,我也要成为一颗最鲜艳的红星,骄傲地挂在祖国的天空,照亮祖国的未来!
红星杨读后感篇4
在20世纪初期那个刚刚建国的时候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烽火连天,但就是这样的年代,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进了黑暗,而《红星照耀中国》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而他的作者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评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把红色中国故事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这本书中,红色中国故事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那班死板,无趣。这里有好几百万的人民生活在这里,而苏区的管理可谓是井井有条,学校,工厂都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在当时共产党被苏区外的国民党围剿压迫,苏区的生活十分艰苦,甚至连学校里用来做课本的纸都是从敌方得来的传单,枪械更是从乾县府和的,但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爱戴红军,我想因为红军不欺压百姓。反之,还帮百姓从大地主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旧中国,土地就是劳动人民的命。红军可谓是人民的军队。试问,这样一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军队,会有谁不去爱戴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认识了解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领导人。譬如我们最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在书中的第四章,就对其有详细的描写,透过这些文字描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歌颂敬畏的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其实还干过许许多多的大事。原来毛泽东同志童年时期也是个有点叛逆的中二少年。而且毛泽东同志十分的和蔼友善,对老百姓也非常好。这可真让我大开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读了好几遍。
从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会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而在这本书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所谓的红军的长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岭,还是在湍急大河,又或者是刀山火海,我们的红军战士都从不退缩。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难关,也许即将到来的是死亡坑和红色信息深深铭刻于战士们心中,他们绝不放弃,这就是红军的长征精神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体会到了那不屈不挠的红军精神,这使我感到非常敬佩。
红星杨读后感篇5
一个小小的红色五星伴随着潘震山的童年,慢慢长大,走过艰难的旅程。不是普通的红五星,而是见证了潘震山的成长,见证了潘震山成为解放军的全过程。那是一颗闪亮的红色五星,一颗耀眼的红色五星!
潘振山(冬子)七岁时,他的父亲(潘星谊)参军并离开了他。他妈妈也是为了掩护队友而死,留下他一个人。好在父亲离开时留给他的红星还在,这让他有了希望,让他重拾信心,走上了寻找父亲和解放军的道路。无论是的追求,沈老板的刁难,还是黄胖子的深仇大恨和毒打,他都没有迈开步子,没有动摇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在他的不断努力和人民的不断帮助下,他找到了人民解放军,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看完这本书,我热泪盈眶。我为英勇牺牲的冬子母亲和被帝国军压迫和镇压的普通百姓感到难过。凭什么?为什么要让这些侵略者,让这些叛国的狗成分的腿压在我们身上?和冬子一样,我的心也点燃了一种冲动,一种去战斗和杀死敌人的冲动。我告诉自己不能哭,因为坚强是战胜困难的最好武器。回想起来,我总是不满意,因为食物不适合我的口味。但是冬子呢?我吃的是糙米,不是剩饭。走不长路总是喊苦,喊累。但是红军呢?两万五千里之外!想到这我就觉得丢人。我们是革命烈士的后代。他们能做到。为什么不能?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我们不能?都被惯坏了。我们应该学会自立,变得坚强。
我记得刚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在期待的同时,我还是有些疑惑:这颗闪亮的红星代表什么?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这颗闪亮的红星代表着人类的美德:正直、善良、友谊、诚实;代表中华民族的美德:勇敢、勤奋、坚韧、自强;它也代表了共产主义的美德:民主、平等、创造和自由。这些美德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流传。
那颗耀眼的红星将永远照耀在我们心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闪闪红星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