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化、排比句等修辞手法,只有内容贴合实际的作文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变迁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变迁作文篇1
我住的家乡在4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年前,听爸爸妈妈说,以前的乡村是泥泞的小路,各家各户都住着土房,一到下雨天,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还下。村里的人只用一口井,井水都是咸的,每天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到了晚上,家里没有电灯,只能用煤油点,每家每户的煤油数量有限,如果早用完了的话,晚上就得在黑暗中生活。每个家里的孩子很小就开始干活,一直到大,而吃的饭则是窝头,地瓜干,像白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可以吃一点点。
而到了现在,站在村口看,只见公路两旁的树木,一直延伸到看不见为止,公路十分的坚硬和平坦,各家各户都住着大瓦房,而且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只要打开水龙头,水就会自己流出来,而且清凉甘甜。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视机,电冰箱,还有的安上了空调……是现代化的农村小家庭。孩子们都快乐的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我们村里还大面积的种植冬枣,它口感好,我们现已经成了冬枣之乡,每年的粮食也是大丰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靠天吃饭了。
仅仅40年的发展,相差就如此的大,我真的不敢想象,未来的日子我们还会有多少的翻天覆地。村里的人笑容满面,嘴上常挂着还是党的政策好呀!
是啊!祖国发展了60年才到今天的地步,我们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更上一层楼!
家乡变迁作文篇2
在记忆中,我永远忘不了村头那口老水井。因为它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
听奶奶讲:30年前,在我们村北头那口老水井,用她略微咸咸的井水滋润哺育了一辈辈人,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村民们便挑着一副副水桶来到井台边,在水桶上系上根绳子,放到井中左右摆动几下后汲水,再费力地把水桶从水井中提上来,然后挑着弯成弓形的扁担挑回到家里倒入水缸。我家距离水井有一里多路,往往一缸水打满了,大人们都要来回挑四、五趟。
到了冬天,由于打水的人多,人们又不注意,打水时洒出的水在井台的周围厚厚地结了一层冰。一次,母亲去井台边打水,脚不小心在冰上滑了一下,结果,不但把水桶掉到了井中,腿也摔肿了,最后,母亲把水桶捞出来,忍着痛一瘸一拐地挑了半桶水回家,才4岁的大姐心疼地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去挑水。这是老水井留给我的最深的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这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安上了“磕头机”,这虽然是一种机械式的汲水工具,但比起到井台打水吃的方式还是省时、省劲儿多了,自此,村子里的露天老井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时光脚步到了90年代,这时,乡亲的吃水方式也由用“压水机”,变成了用电机和水泵汲水,只要合上电闸开关,人们便能毫不费劲地吃上水,但是,人们吃的仍然是略带咸味的地下水。
近两年,在新农村建设中,上级政府把村村通自来水工作放到了重要日程,村里的乡亲们已把清洁甘甜的自来水引到了厨房、卫生间,吃着放心,用着方便。村里通上自来水那天,已有80多岁高龄的奶奶,脸上的皱纹笑开了花:“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啊,今个儿咱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日子……”
水井的变迁,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群众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从这里人们不难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乡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如今村中的老水井早已不复存在了,机械式的“磕头机”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它们的故事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哦,家乡的老水井…
家乡变迁作文篇3
今年是我们祖国母亲七十岁的生日,我从我家乡的变迁展现祖国母亲的成长。
我的家乡在乡下农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小时候的我,因为路不好晕车的缘故并不太愿意回家乡。家乡的路是那种泥泞的泥巴路,晴天回家变成灰姑娘,雨天回家溅得一身泥。而现在,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泥巴路,回家也容易多了。我还记得家乡以前做饭需要烧柴火。现在,烧火的厨房已经不存在了,家家户户用起了电磁炉、煤气灶。全村人都接通了自来水。
小时候回家一到晚上便不再乐意出门,天黑了,又没有路灯,伸手不见五指,恐惧感瞬间袭来,再加上哥哥老是吓唬我说有鬼,便老老实实窝在家里。现在,村子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也亮堂堂的。还在广场上搭建起了舞台。逢年过节时都有节目看,节目的表演者也都是村里的人。
这几年村子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两层的,三层的,四层的都有,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啦比我们在城里的房子大多了,我真希望能在这里长住。
从前在家乡要买东西还要等到街天(赶集的日子)。现在,村子里通了马路,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有小轿车,来去自如。甚至村子里就开得有超市,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了。
互联网的福音也传来了农村,以前回到家乡,手机信号极其弱,打电话发短信都成问题,更别提上网了。而现在,村子里通了4g网了,而且信号很强,还可以用手机视频聊天。
要想知道新中国的变化有多大,就从咱们农村的变化中一看究竟,我的家乡便是一个缩影。我的家乡的变迁背后折射的是新中国的不断发展。我家乡变迁的故事便是祖国成长的故事,家乡与祖国共成长。
家乡变迁作文篇4
?味道】
元旦放假前夕,母亲打电话问我回家想吃什么饭,好提前准备。最近我和儿子又开始想吃母亲做的藕盒了,于是给母亲提议回家炸藕盒。母亲在电话里笑问:“你娘俩这是都想过年了?”一句笑语勾起了我对往日过年的回忆。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生长在物质生活不够富裕的农村。一年到头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哪怕是一个鸡蛋也要被列入家庭日常生活收入。在那些漫长的等待春节到来的岁月里,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
进入腊月的农村一天天有了年的味道:“小孩,小孩, 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粥腊八蒜,吃完粘糕就过年”。腊月初七的晚上,母亲就开始吩咐我和哥哥剥蒜,然后洗净晾干备用。腊月初八早晨起来,母亲就把蒜放进两个干净的大玻璃瓶子里装满,倒入提前买好的临清济美酱园的醋,然后封好瓶口;等到二十几天后过年的时候,再拿出瓶子倒出碧绿的酸中带辣的腊八蒜就着吃饺子,那滋味美得很!
当然腊八粥更是小孩子腊月初八那天必不可少的重要期待。那个年代尚未有罐装的八宝粥普及,家家户户都是自己配料熬制的。母亲总是会提前预备好花生、红枣、黄豆、绿豆、红豆、大米、小米、冰糖等物品,在前一天晚上洗净泡好,第二天早上在地锅中放入物料加水烧开再转入小火慢慢熬煮,等到睡梦中的我被甜甜的味道唤醒,粥已经黏软香甜可口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在农村人的传统习俗里,灶王爷的地位仅次于老天爷,一家人的吃喝全得靠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呢!所以怎么能让灶王爷对自家的糗事闭口不言,那就蒸黏糕糊住灶王爷的嘴吧。一般而言,普通人家都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黏糕和花糕,借取降吉祥和步步高之寓意。对老天爷和灶王爷无比虔诚的母亲,当然也不会例外。她总会提前很多天就准备好红枣、黏米面等物品,直到二十三这天拿出来,和面、发面、蒸枣一系列程序,然后蒸一锅粘糕再蒸一锅花糕。黏软的粘糕只有一个样式,而贵气的花糕则花式繁多。我对粘糕或花糕的制做过程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是浓郁枣香对我胃口的诱惑。
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尚不发达,没有超市、商场之类的综合性店铺,不像现在:基本上可以随时买到你想要的任何食物。母亲会在小年过后的几天里蒸好几锅馒头和包子,放置在屋外的搪瓷缸内,预备着年后的亲戚朋友来家里串门的时候吃。在那些我一觉醒来的深夜,总是看到母亲里里外外忙活,桌子上放着雾气氤氲着的馒头和包子......那些麦香浓郁的气味刺激着我的味觉,甚至于现在的梦中都能清晰地感知。
小时候我的最爱除了八宝粥就是藕盒了。所以我最喜欢的是腊月二十八的早晨,每年都是等我起床的时候,母亲已经把炸藕盒的面糊和好,藕片切好,葱姜芫荽肉剁碎备齐了。母亲把调制好的肉馅均匀地夹到每一个藕盒(底部相连的两薄片藕)中,我则把母亲夹好的藕盒次第放入面糊盆中,父亲再用筷子把藕盒放到油锅里炸,哥哥负责烧火。藕盒炸好一大碗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开启了边吃边炸的模式。等到外酥里嫩馅香的藕盒全部炸完,全家四口人个个嘴角流油,早饭和中饭合二为一了。
在那些等待春节的日子里,勤劳能干的母亲总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给我的味蕾制造出一些惊喜。其中母亲的炸饼也是我的味觉小主。还记得第一次吃炸饼,应该是我在镇小学上五年级的冬天。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母亲正在和面揉馒头。我跟母亲说,下午要考试,现在蒸馒头等馒头熟了再吃,时间紧张恐怕会迟到了……母亲说:“天冷了,发面开得慢。妮儿不怕,我不会让你饿着肚子去考试。”说着话,母亲在炉子上放锅倒油,然后把蒸馒头的面重新揉成一大团,再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圆形厚片,在上面撒上一些葱花、花椒面、盐,再倒上几滴香油搅拌并涂抹均匀,把圆形面一点点卷起来再用刀切成馒头大小的小块,揉搓成圆团再擀成一个个碗口大小的薄饼。等锅里的油开始沸腾的时候,母亲将小饼放进锅里,那饼在热油的激发下瞬间膨胀起来,两面各鼓起一个金黄的大包,从裂口处滋滋滋地冒着热气……我在旁边看得口水都要流下了。母亲用筷子夹起一个小饼放在盘子里递给我,嘱咐我小心烫嘴,我接过盘子用筷子夹起炸饼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和葱香的饼芯完美融为一体,好吃到眉毛都要飞起来了。
时隔经年,不惑之年的我也已经为人妻人母。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想吃的东西随时可以买到吃到。偶尔我也会带着儿子去餐馆大快朵颐或者心血来潮做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以期树立贤妻良母的高大形象。可是,再高级的酒店大厨,再色香味俱全的食品,都无法让我品尝到往日母亲做出的食物味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悟出:母亲腌制的腊八蒜、熬制的八宝粥、蒸的馒头、黏糕、花糕、包的包子、炸的藕盒和油饼,那些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那些食物寄存着我童年的美好时光,是独有的年代味道,是记忆深处留存的年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家乡变迁作文篇5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您且看家乡人民的交通工具车的变迁,就见证了家乡的发展。
听妈妈说,外公年轻的时候,家里能有一辆自相车那已经是很富裕的人了。在外公结婚的时候,那是20世纪70年代,家里终于凑够钱给外公买了一辆永久牌28寸加重自行车。我在照片上见过那辆自行车,那是一辆很大很笨重的车子,上面还有一根横梁。妈妈说在她上初一时,由于个子太矮,自行车太大,她只能蹬三叉骑这辆自行车,特别难骑而且也很吃力。
在妈妈上高三时,那是20世纪90年代,外公给妈妈买了一辆凤凰牌26寸轻便自行车。每周都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家的妈妈,骑上这辆自行车只需要半个小时,让还在步行的同学好生羡慕。
妈妈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单位离家很远,20xx年妈妈给自己买了一辆踏板摩托车。以前每周只回一次家的妈妈,骑上它可以天天回家了。
20xx年,爸爸花了8000多元买了一辆豪华款雅马哈摩托车。周末,爸爸驮上我和妈妈一起去附近游玩,摩托车给我们的外出带来了更大的方便。20xx年又兴起了电动车,由于电动车开销少,轻便易操作,妈妈又换成了两轮电动车。
20xx年,我要上幼儿园了,接送我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身上。爷爷也赶起了时髦,买了一辆全封闭式三轮车。每天上下学我坐在里面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感觉比爸爸的摩托车舒服多了。
20xx年,妈妈要到离县城25公里以外的乡村去支教,坐班车很麻烦,还不能直接到达学校。为了方便妈妈上班,我们家买了一台自动挡小汽车。节假日,我们一家开着车自驾游,小汽车让我们走得更远,见识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开拓了视野。
爷爷总是赞不绝口:“还是现在生活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经济腾飞,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比起我们那个年代,可真是天壤之别呀!”爸爸说:“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看这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小轿车。还有火车从慢到快、高铁从无到有,都在见证着家乡发展的辉煌成就。”
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家乡变迁作文篇6
听妈妈说,我来到世界的那天,下雨。从家到卫生院,必经沐宇路,当时的沐宇路是泥路。每逢下雨,路上积水很深,道路泥泞不堪。爷爷、奶奶到卫生院看我,他们的雨靴和衣服上满是泥浆,脸和头发上也溅满泥点,像两个咧嘴笑的泥人。
我记得上幼儿园时,第一天就走的这条沐宇路。那时,路面已是水泥的了,很平坦。人们骑着自行车、电瓶车来去匆匆,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驶过,大伙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转眼间我上小学五年级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家乡的这段交通要道已经改建成新328国道。
好样的新328国道!沥青路面,两条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六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中间用绿岛隔开,两侧也建有绿岛。绿岛首尾相接,里面栽满花木。站在运粮河桥头的绿岛上朝城区望去,车辆川流不息,绿岛宛如一条巨龙静卧大路中央,蔚为壮观。
大路两侧是宽阔的绿化带。绿化带设计成锯齿形、半月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绿化带错落有致,姹紫嫣红,如同两幅巨型画卷,铺在大路两旁,飘飘忽忽地伸向远方……
夜晚,新328国道华灯璀璨,车水马龙。站在乡间小楼上望去,还真以为天上的银河降落人间呢!
欣赏着这美景,我蓦然觉得:坑洼的泥土路,平坦的水泥路,宽阔、安全、风景秀丽的现代化公路,这部变迁三部曲,不正是我可爱家乡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吗?
家乡变迁作文篇7
那里傍着小山,种满了树;那里是鸟儿们栖息的宝地,是我们茁壮成长的沃土;那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淌……那里——我美丽的家乡——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
不需要任何的点缀,一直以来,它绿得那样单纯,那样可爱。那片绿,便是那各种各样的果树了。芭蕉树那是多得不用说了,还有荔枝树、龙眼树、柿子树……不论是哪个季节,乡里人总少不了果子吃。每当果子成熟的时候,小动物们都不请自来了,它们比我们更早尝到了美味的果子。看到
那一个个已经熟透了的果子,有哪个人禁得住不咽口水呢?望着这一片丰收的果林,我不禁在心中自叹:这美好的家乡风景,如果能一直保持着就好了。你看,那一间间瓦房错落在这片果林里,只露着屋顶,在与树的相互衬映下,显得那样宁静、祥和。多么美丽的一幅家乡风景画,叫人如何不由衷地赞叹!
家乡的空气自然是很清新的,偶尔还带着点淡淡的花香。鸟儿们清脆的歌声,唤起了沉睡中的人儿。当第一缕阳光斜射下来的时候,所有的鸟儿开始雀跃了。鱼儿们也奈不住了,它们成群的在水里嬉戏。那水是那样的清澈,使得水底与空气似乎只隔着一层无色透明的玻璃。
世界一直在变,我的家乡也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着。
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棵棵树被摧残倒下,嘈杂的声音吞没了往日的欢叫声,鸟儿们居无定所,那小鱼儿呢?再也看不到它们嬉戏的身影了……一切都改变了,那些美好的回忆已经成了过去的风景。我的家乡,已渐渐失去了美丽。
如今,家乡已经没有了往日宁静与祥和的景象,它显得一片狼藉。没有了丰收的喜悦,只有一些失去了同伴的孤独的果树,仍然屹立在那儿,它们身上挂满了伤痕,奄奄一息。鸟儿们也飞走了,去寻找一个更舒适而又宁静的栖息地。建筑楼房时的嘈杂声在家乡的上空久久回荡……
没有了那些可爱的鸟儿们,那里静得沉闷。没有了丰收的喜悦,果树上挂满了伤痕,奄奄一息。在各条小路上,看到的满是垃圾。风一吹来,那垃圾就漫天飞舞,仿佛来了一场巨大的风暴。那条清澈的小河早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一条满是垃圾的脏水沟。那水是那么浑浊,那么黑,散发着让人作呕的气味,再也看不到那些鱼儿了……
依然傍着小山,却没有了树;那里已不再是鸟儿们的栖息地,也不再是那肥沃的土地,那美丽的家乡真的消失了吗?
家乡变迁作文篇8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
以前,我家乡的人们吃的是咸菜、黑面和红薯粥,多半住的是窑洞,穿的是补丁衣服,用的是煤油灯,条件非常艰苦。那里的人们很穷,买不起种子,要是买下了,人们还要用耕畜来耕地,多落后啊!有时候,农民伯伯在大热天里干活时,有的人会累的满头大汗,像被雨淋湿了一样,有的还脱了衣服,上气不接下气的干活;甚至有的会累倒在地上,多辛苦啊!
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民伯伯吃的都是肉、白面和新鲜蔬菜,住的多数都是平房或楼房了,人们穿的都是新衣服,而且现在也通上了电,人们也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等许多家用电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型机器,拖拉机、收割机等。人们用机器耕地、收割时,只要人们驾驶上就可以了,多方便呀!还有人们现在买回种子,种在大棚里,可以生长出许多蔬菜,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鲜蔬菜了。在农闲时,人们可以在树荫下打牌、聊天了。道路也变了,由原来的土路变成了石子路和水泥路,又宽有平坦。家乡的变化很多、很多……现在如果你来到我们的家乡,就会感觉到一片新农村的景象.
有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才使我们过上富裕、祥和、平安的生活。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我可爱的家乡变的更加美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