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引起大家思考的观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赶紧写份适合自己的观后感吧,为了更好的记录下观看作品的感受,我们必须写好观后感,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使命》电影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1
“若我能将幸福带给你,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条狗的使命》
?一条狗的使命》是由美国安培林娱乐公司出品,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乔什·加德、布丽特·罗伯森、丹尼斯·奎德、佩吉·利普顿联合主演的一部温情电影。该片根据w·布鲁斯·卡梅伦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条狗贝利经历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的故事。
当初只是无聊空闲时带着打发时间的心态去看的这部电影,没想到却深深感动了我。整部影片包含了满满的爱意,里面的确包含了鲜明的爱情元素,但主旨却不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爱情,而是人与狗之间的“友情”。曾经有一部《忠犬八公》感动了很多人,同样是讲述人类与狗之间的感情,但《一条狗的使命》与它不同的是,这部影片不是从人类的视角来描述这种特殊的感情,而是以狗狗的视角来讲述人类与狗狗之间的故事,表达狗对人的感情,从而传达感动。影片从头至尾都是一只狗在思索和追逐着“狗的使命”,以狗的口吻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故事”,以狗的视角看待遇见的人与事,以狗的情感定位去衡量人的冷暖。而且导演并没有局限于狗的一生,而是加入奇幻色彩,利用狗的轮回转世,讲述了拥有一个灵魂的狗所遇见的不同人的故事。
片中的主角是那只叫“贝利”的狗,它在经历几次重生之后所实现的最大的目的,就是找到自己最初的那个主人——伊森。某天善良的小男孩伊森发现了被关在车内枯渴的狗,他救出了它并带回了家,并给它取名为贝利,贝利与小主人玩耍、欢乐,每一天都幸福四溢,伊森一家都非常爱它。可是这些幸福在某一天被一个坏心眼的人破坏了。那个人因为嫉妒放火烧毁了他们温暖的家,烧毁了他们平静的生活,烧毁了伊森的未来。这场意外让伊森开始日渐消沉,他开始悲观消沉,认为世界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不幸,他没了梦想,没了奔跑的力量,他能拿什么去支持他爱的人,他甚至觉得别人的爱都是对他的同情。于是他拒绝汉娜的爱,拒绝贝利的爱,选择了离开。贝利永远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它那么努力的奔跑、陪他玩耍,他都坚持离开。最后,贝利也已值年暮,在伊森温柔的目光下结束了这一世。它的灵魂离开了这副躯体,又钻进了另一副躯囊。在经历过几次转世之后,贝利以另一只狗的身份回到了伊森身边。当“贝利”竭力穿过树林、麦田找回最初的主人伊森的时候,我想它也终于明白了一条狗的使命是什么了。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2
时过八年后,这部《一条狗的使命》会让我遇到什么?
本来是带着批判去看的,但看完以后......我对导演真心佩服的五体投地!
导演用狗狗的五世之命,揭露了狗在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命运,同时也揭露了现代社会下的人,常常因为没有“活在当下”而有着无穷尽的焦虑的真谛。
第一世:没有看清品种的幼犬----出生就夭折的“惨命”
剧情刚开始时,主角贝利一生下来没有多久就夭折,甚至很多观众都还没有看清它是一只什么品种的狗生命就结束了。这个桥段事实上揭露了,很多新养狗人在对狗没有任何健康常识的条件下,只因自己想养一只狗,或者只因看到别人养了狗就去买狗养,而买回来后,没有养活几天就夭折的现象。
在中国的新城市养狗人群体中,几乎每个养狗人刚开始都在家养死过一两只幼犬。很多时候大家都一味地怪卖狗的人卖病狗,也许真的有这样的卖狗人,但不可能全部都是这样的卖狗人的。
第二世:新斯科舍猎鸭寻回猎犬----既满足了人类文明,又释放了自我天性的“福命”
有人陪伴,有人喂养,有健康免疫,有正式登记管理,白天有大院子大草地自由奔跑,有人陪着互动,晚上有温室安睡,能活到终老死去。
对于狗来说,真正的幸福是一半为适应人而活着,一半为释放它自己的天性而活着,最重要的是,能正常的活到老死。这才是真正人、狗、社会平衡共处的生活最佳状态。三者都保证了自己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完成了最佳的相互合作。这是普通人养狗的普世终极追求。
第三世:德国牧羊犬----为大自然的共同利益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殒命”
站在人类社会需要更高进步的高度去看,我们认为这是狗的生命价值的升华,人类为了维护整个社会能更普世安详的持续发展,在努力付出自身的价值以外,还给狗赋予了超越它们生命本能的生命价值。从大自然整体平衡发展的意义上去讲,社会职能性工作犬生命意义的高度远远要高于个人家庭养犬。
对于它们的生存方式我们无可厚非,我们也没有资格纯粹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职能部门对它们的特有生存方式,因为这些狗用生命换来的社会价值享有者本身有我们一份。我们能去做的只有让我们自己更好地去遵守社会公序,人人做到守法守序,需要狗付出生命代价的社会职能岗位就会越来越少。
当然,如果有些人专门借用狗的社会职能崇高价值而让狗承受这些生活磨难只为得到自己的一己私利,那这种人根本不配谈对狗的爱和尊重。
第四世:威尔士柯基犬----被捧为宠物而实则忧郁一生的“幽命”
真正让我对导演敬佩的就是这个桥段,贝利转世为一只威尔士柯基犬,一生看似被主人奉为爱物过得一生安平,但实质上,导演在最后的镜头中让它孤独地坐在镜头前瞬间跨越到老态,最后再幽幽闭眼死去,如果我没有前面十五年的从业经历,我永远也看不到我今天看到的忧伤。
这只柯基一生的生存状态是目前所有把狗当成一种私人物品来拥有的最普遍现状,人们往往只是从人的情感感受去理解狗,认为给狗好吃的,向狗投射人的爱慰情感需求,就是在爱狗,没有人会俯身站在狗的视角去看自己,没有人会站在狗的天性去了解狗。这只狗一生当中没有几次能在大自然自由释放,纵使有了一个同类在陪伴,但也是两个相同命运的叠加,没有人能看懂它最后死去的眼神,它的主人最终并不懂得它的内心。
这是目前所有城市圈养狗的宿命,一生都在期待,一生都在忧郁。它唯一比其它狗好一点的就是最终还是活到了老,没有被转送,没有被遗弃,没有夭折,没有被流浪而已。
但,它的主人却因它而找到了一生的陪伴和心理归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不公平。
第五世:圣伯纳犬----重回人狗共处终极福命的期待
不得不佩服导演拐了一个如此大的弯,在批判了人类常常面对动物时,只顾自我情感表达,而不顾对方天性存在必要性的普遍谬爱伦理。
最后在主人翁几十年单身再次与所爱之人终成眷属的剧情结尾,也折射了人类之间的爱就是一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为伴的陪伴过程。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3
军训期间,安排观看了红色电影《红海行动》,他们是一群身穿白色的蛟龙,是由上级精心选拔出的海军。他们既代表了中国军人也象征着维合世界。合作乃团队中的核心,团队必有协作,电影中所有的成员都听从队长的指示,有条不紊地协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观察员随时需要将数据报告给队员,尤其是与狙击手的搭配,当联络中断时,队员也能通过行动转告,无时无刻都展现出了团结和默契。
强者无敌这句口号让我始终记忆。面临未知,我们会恐惧,面临瞄准的敌人,也会担心能否完成任务。然而在电影发展到最紧张的时刻,队员们相互鼓励这一路来他们坚信的勇气无敌。哪怕在临死面前,也绝不低头。正是这坚定的信念,让蛟龙成功解救人质。
这让我回想起那日在厂房里进行的逃生演练看到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禁让人发颤,浓滚的黑烟从铁闸门的缝隙中逸出。进入厂内,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滚滚的浓烟,更是让我不敢松开捂紧的湿毛巾。但是我坚信自己一定的跟紧部队,顺利完成。在黑暗中,我紧拉前人的腰带,带着信心弯腰前行。果然前方一道明丽的光线,那是胜利的标志,我们终究可以克服恐惧。
这一切,都像是铁血般的使命。有着掉皮掉肉都不低头的精神,相信自己,勇者无惧强者无畏。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4
狗,对科学家来说,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物种。
对警察来说,狗是并肩战斗、生死与共的战友。对于孩子来说,狗是互相逗弄的好伙伴。对于狗来说,人类是永恒的主人、训练者和朋友。
一只普通的小狗经历了五次不同的坎坷人生,有五个不同的名字,但对于这只仍保留着前世记忆的小狗来说,它不能忘记名叫伊森的男孩和“狗老板”的名字。当伊森五岁时,“狗老板”来到这座美丽的小房子,开始了他非凡的生活。
当伊森没去上学的时候,他每天都和狗老板“贝利”玩压扁的足球。随着足球一次又一次的飞出,贝利也不断成长,渐渐地他能够理解人们的感受。伊森长大了,但他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惹恼了一个男孩。他放火烧了伊森的房子。虽然贝利嗅觉灵敏,很快就发现了火势的蔓延,但伊森逃跑时摔断了腿,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伊森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但贝利一直和伊森在一起,直到伊森去了农业大学,贝利因病去世。
贝利经历了第五代和第五代。他经历了世界的酸甜苦辣。然而,它仍然不能忘记陪伴它的男孩,并且已经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
狗是人类真正最忠诚的朋友。作为贝利,不管伊森快乐与否,他总能保护他。作为一只警犬,他可以忠于职守,勇敢献身。尤其是贝利对伊森的爱令人难忘。几代人之后,他仍然记得回到伊森身边,帮助他找到幸福。
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其他民族优越,所以他们拒绝和其他民族交朋友。事实上,这不是真的。一只小狗转世了五次,仍然记得最初的友谊。为什么人们不能这样做?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5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回首十八大以来的我们党走过的风雨路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虽不过是白驹过隙,但细细梳理几年来发生过的无数打动世界、激荡人心的中国故事,不由深深感喟于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紧命运前行的“方向盘”,始终把人民至上的理念镌刻在心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一直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旗帜引领道路,道路支撑旗帜。只有在旗帜、道路问题上不动摇、不懈怠,才能摸准前行方向的主脉搏,创造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共产党人的梦想与实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以梦为马,方不负韶华。各级党员干部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真正在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中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始终明确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指引。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五年来,围绕实现“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稳步推进,“四个全面”逐步展开,“五大”发展理念渐次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前进,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惟有踏着“中国梦”前进,守牢党出发的原点,循着为民的初心,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
始终铸牢“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古人云,“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五年里,人民的获得感就如同“定海神针”,深深地矗立在各级党员干部心中,“日夜思之”。各级党委政府从群众身边的事、关心的事入手,在民生领域投入“真金白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革除痼疾,真正打出了一系列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措。人民的拥护是对这五年成就的最好证明,人民的期待是今后走向未来的最强动力。党员干部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镌刻心中,立下“公仆志”,想问题、干事业始终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以“为民”为志向,真正扛起自身的职责使命。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6
昨晚看了莱塞·霍尔斯道姆导演的新片《一条狗的使命》,收获良多连夜写了这篇观后感。可能会有轻微剧透,但你们还是会去看的,因为看电影的时候也是在思考人生的时候。
一条狗的使命——它用了四世才明白活着的意义!
这是一部首尾呼应主题鲜明的电影,导演以狗狗贝利的视角阐释了不同人共同的需求——远离孤独,找寻幸福。四生四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对生命意义探索并改变的过程!
第一世的无知:
第一世贝利活得很简单很快乐,主人需要它它也需要主人,陪在主人身边并让他开心是这辈子最重要的事。直到自己因为年龄即将离开世界的时候,它陷入了想让悲痛万分的主人开心但却无能为力的局面,便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带着幸福离开这个世界!
第二世的探索:
因此第二世是贝利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探索。导演特意设立一个细节:夜晚,主人一个人在床上孤枕难眠,它想哄它主人开心,不小心把相框打掉在地上。但它并没有看到照片中的合影——主人孤独的根本原因。贝利并不清楚主人为什么会孤独,它以为主人需要的是自己,在它诚恳的努力下主人终于同意它睡在床上。但接下来它的因公殉职让主人再一次生活在痛苦的孤独之中,它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狗生终究短暂,必须有更好的办法让主人远离孤独。
一条狗的使命——它用了四世才明白活着的意义!
第三世的觉醒:
所以第三生它意外之外情理之中的被一个爱吃零食的宅女领养,它并不清楚该如何让女主人幸福。可它突然找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狗,并促使了女主和男主的相遇。在经历这两人从相遇到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儿育女的过程中,它感受到了主人和自己的幸福,明白了原来幸福就是各自找到爱的人并坚持的走下去。它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让主人长久的幸福!所以顺其自然来到了第四世。
第四世的改变:
第四世完全是承接第一世,导演特意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狗用三世明白了自己活着的意义——让主人爱的人陪伴他一辈子。命运指引它再次来到了第一世主人的身边,来完成自己未尽的使命:让主人曾经的爱人回到他的身边。结局的完美有点让我惊讶,毕竟不符合导演第一步狗狗电影的作风。
这部电影的导演也是《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导演,不过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个很伤感的结局,主人意外死亡后狗狗一直等待主人回来直到自己衰老而死。但这部电影并没有第一部那么痛彻心扉的伤感,整部电影以温馨为主旋律,不时穿插着的搞笑、犯罪和感动等情绪恰到好处:搞笑不至于让你捧腹、犯罪不会过于血腥、感动又不会让你无法释怀,点到但绝不戳破!我基本是眼里泛着泪水,哭着笑着看完的。所有这些情节的安排都没有离开温馨的主旋律。
一条狗的使命——它用了四世才明白活着的意义!
我不禁思考导演为什么要这样?让女生哭的稀里哗啦难道不好吗?
开车回来的路上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两点原因:
一、导演想通过狗狗贝利让你明白真正重要的不是狗而是出现在狗主人身边的人。狗终究是要离开,找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和事才是长久之计。
二、导演想让你透过狗的视角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沉浸于狗儿离世的痛楚中无法自拔。狗花了四世才找到生命的意义,并在最后一世拼命完成了使命。而我们需要在人生的每个关键年龄段不断实践思考人生的价值。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句话“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部电影来的也恰到好处。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人类开始不断发明各种高端的技术来创造更好的未来,让一切幻想逐渐成为可能!最近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让我们开始害怕自身被取代。于是开始思考地球为什么会存在?它在宇宙中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而这部电影是希望我们能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在,慢下来思考下自己的本源,自己存在的使命!
最后借用故事作者罗伯特·麦基的一句话结尾: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使命》电影观后感篇7
如果你喜欢狗,请你看这部电影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可能你会情不自禁的失声痛哭,并且未来很久你都将会从狗狗的眼睛里发现很多之前没发现的惊奇和感动。如果你不喜欢狗,请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无论有没有养宠物的经历,《一条狗的使命》都能让你有所共鸣,狗眼看尽世间百态之后还能保留的那份温暖治愈的力量,会让人重新思考人类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我对于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最新一部电影《一条狗的使命》直接的观后感,作为一个曾陆续收养过4-5只狗狗的前铲屎官,其实很多时候也会迷茫的想,这些小生命来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呢?相当长的时间里,我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或者答案,直到这部《一条狗的使命》,基本上,电影的最后告诉我们的“活在当下、珍惜当下、不要沉湎于过去或未来。”就是这部电影要传递的东西,从不同的人和狗的关系羁绊中,体现的是应该如何爱并怎样去爱的方法。
其实拉斯的导演生涯里,已有三部作品是以狗为主角的,第一部是1985年用瑞典语拍的《狗脸的岁月》,第二部是2009年的`《忠犬八公的故事》,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会拍狗的导演,在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撮合下,将同名畅销小说搬上银幕,而这一次从一条狗变成了四条狗,通过金毛、德牧到柯基、圣伯纳四个不同品种的狗和它们的主人共同经历的一生,堪称狗世界的百科书,而准确细致的将完全不会说话的狗狗的出生离世,喜怒哀乐表现在电影中,是难度非常大的。为此,《一条狗的使命》将视角设定为“狗眼看人”,从一条狗的眼中,看到人生的不同,从四段命运轮回的设定中,展现出看似平淡却有着强大感染力的戏剧效果。
一条狗的生命大约只有十五年左右,而在它的主人一生中,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我们往往都会被小狗诞生的喜悦和萌态感动,所有人都会想,天哪,我一定要养一只,可是慢慢的它成长的岁月里,我们经常会忽视这个不会说话的伙伴,在它一生之中,其实真的和我们互相陪伴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主人拥有全世界,而一条狗只拥有一个主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狗狗们清澈的眼神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在和我们为伴的日子里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条狗的使命》是一个很好的解读,其实养狗的主人和狗是一个人格的整体,在互相陪伴中,人类逐渐的会感受到生命的温度,灵魂的陪伴,它们一定就是上帝派来让我们感受爱的天使,也许带着这样的看法,导演拉斯才会说:“其实我希望狗狗能够重生,回来找我。你知道吗?我一直都认为,以前养的狗都在天堂看着人间,看着我。”
电影以狗狗视角呈现故事主线,同时道出了狗狗贝利与男女主角之间妙不可言的缘分。贝利帮助小主人伊森成功搭讪了心仪的女孩,它也从萌宠小狗渐渐长大为真正的金毛猎犬,为二人世界带来了三口之家的甜蜜。在主人与初恋分开几十年后,狗狗贝利又重新为两人牵线,促成了他们多年后的重逢。通过狗狗的视角来体现人类爱情中可贵的和值得珍惜的真谛,而另一方面,影片中非常细腻的展示了在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濒临死亡的场景,绝望无助的眼神和让人心疼的细微反应,通过大银幕上淋漓尽致的体现,让我们直面生离死别的痛苦,而这种痛苦赋予了人希望和感知,影片巧妙的把轮回概念体现在其中,爱的延续通过不同的面貌和方式存在,而同时也让这部电影成为同类型电影中最独特的一部,当然也是最富有希望和治愈力的一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