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你们对名著思想的领悟,读后感的写作对我们的阅读有着不小的好处,只要认真阅读书籍就行,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微教育读后感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微教育读后感篇1
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务实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艰难,他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帮助妈妈做许多事情。中午妈妈给他一个红薯吃,他总要再硬塞一半到妈妈嘴里。他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现在的生活里,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开张口,不知道报答父母。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难道不感觉惭愧吗?
等他再大一些时,父母送他去当地名师吴尔宽那里读书。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知识面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
14岁那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在祖国各行各业创建一片辉煌。要实现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几年前就看到这个故事,当今天在教师学习的校本培训课程《有效上课》上看到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地做一次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开始,只见他拎着一个口袋疾步走上台,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鸡,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数分钟后,他将鸡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地走了一会儿后,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最后,他走到话筒前说了句报告完毕。全场愕然!
在人们惊异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难道教育不是如此吗?只有主动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者,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无用的。
是的,几年前我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好在这几年我已意识到。而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仍然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叹!因为他不学习,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里特点。不学习新知,而凭自己的高压政策去强逼孩子学习,胆小听话的孩子因害怕老师而去好好学习,固然暂时取得一定的好成绩。但他们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压抑的,是感到累的,学习是被动的。而对于那些胆大的,个性张扬的孩子,高压政策只能物极必反,他们始终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厌恶学习,视学习为极其痛苦的事。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你这样说,那么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少关注一点,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现在独生子女多,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凭着出色的成绩,综合能力强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因此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不能看孩子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三句话不离学习俩字。孩子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但是长此以往,满脑子都是家长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一提到学习就反感,就厌恶。就像一个喜欢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让他吃桃子,长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届和这届家长中,真有一些对孩子很负责任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那种关心,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关心下,有的确实成绩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很委屈,也很伤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孩子智力不行,还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放弃算了。我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绩不够理想的家长来说,上述的家长是可敬的。孩子为什么对学习反感,成绩落后。就其原因,主要是你们采用了强逼的态度,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不会有出色的成绩。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运用我们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才有回报。亲爱的同仁和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
微教育读后感篇2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收益匪浅。
我觉得安利科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在他生活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二年级的学生罗贝蒂,他为了保护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朱利奥不被马车撞到,自己却来不及躲开,被马车把脚骨压碎了,经后只能靠拐杖行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别人的同学是有的,但像他这样了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同学,我们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这一个故事,令我想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120急救车赶到时,老太太已经去世约20分钟了。同样是两个值得帮助的人,但是遇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得到了别人舍命相救,一个去世了很久才被人发现。这些行人跟舍身救人的罗贝蒂简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为安利科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
微教育读后感篇3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之间的爱对祖国之间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觉得安利柯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它里面有悲伤的、高兴的、催人泪下的、发人生省的。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篇《灾难》主要说:上学的路上,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过马路的途中摔倒了,这时,一辆车驶过来正好被佩罗蒂看到,他跑过去救起了小学生,然而,他的双腿被车压伤。他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伤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敬佩吗?
是爱,使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爱,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
微教育读后感篇4
伊比路将伊夏轻放在一边,并在周围设起了一个结界,就在这时,伊比路将藏在身体内的翅膀展开;说完就跑进了我的小屋。这个饲料名叫神奇的饲料。我心里一紧,心想糟了,我最害怕妈妈问我这件事了,因为这次考试我考砸了,我便吞吞吐吐地说:“还好还好拉!"正是这些优美的旋律激发着无产阶级者及所有爱国志士在血雨腥风中矢志不移地斗争,才终于换来今天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安居乐业。
爱在何处?它是什么样子的?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在《爱的教育》,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爱看不见,也摸不着,犹如透明的空气,弥漫在我们四周,却不被我们所察觉。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创作的,是从孩子的眼里看世界,表现了孩子眼中的:父母之爱,同学之爱,老师之爱,祖国之爱,对别人的关心和对英雄的敬仰……其中有一篇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这篇故事的名字叫《马里奥的微笑》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认识了一个跟他年纪一样的女孩克莉泰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马里奥这种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厄险十分镇定,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爱或关怀后,就一定要去感谢他们对自己的恩惠。这样,在你以后又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还会继续对你伸出援助之手的!
让我们在感恩的快乐中,一起健康,幸福的成长吧!
微教育读后感篇5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一个意大利的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询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因为它无影无形就被我们给忽略了。其实它的意义早已融入生命。父母的爱,不单是为我们操劳奔波。在书架上放置一本我们爱看的书是爱;当我们生病时,递上一片药片是爱;在我们睡觉时,来看看我们被子有没有盖好也是爱。爱,于平凡生活中处处都有,只要你静静的去享受。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在日记上还扣着一把小锁,将事情埋藏于心中,不愿意与人交流。
最简单的东西被忽视了,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无法感受到。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我觉得爱是没有尽头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是一据枷锁,那么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是旅游,走走玩玩,因而就会很轻松,生活也就会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不在乎它能维持多久。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动的心灵。那么,我认为是对国家崇敬的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该牢牢的烙印在我们的心中。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在枪林弹雨中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由此也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鲜血。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我们同样可以将个人情感置身是外。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感动了。我们现在不需要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许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和情绪。《爱的教育》中,把爱比喻成很多东西,而爱不仅仅如此。
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确切的定义,但我已经完成了对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微教育读后感篇6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被李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感动着,更被李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一、巧抓时机,建设班级舆论的智慧
健康的班级舆论可以增强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增强教育的力度和说服力,对个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好的制约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品质,改正不良的作风。
李老师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善于抓住一切时机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用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表扬和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万同作弊后李老师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处分,而是不动声色的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心灵的集体主义教育:先发动同学们组成“帮助万同小组”帮助脚骨折的万同去看话剧,以及万同平常遇到的困难:像上楼进教室、课间上厕所、放学回家等,全包给“帮助万同小组”了。还号召其他同学寻找机会随时向万同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万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安排好这些事,李老师巧妙地把万同的作弊放到影响班级荣誉的高度,让全班同学每人给万同写一封信谈谈对万同作弊的看法。大家从集体主义的高度,用真诚的话语批评了万通的作弊行为,并劝说万同改进缺点。通过这些做法已经促进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的形成。但是李老师利用此事进行班级舆论建设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在万同伤好后,李老师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关于万同作弊的处理办法。同学发言非常积极,他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万同这段时间的进步,也诚恳地指出了他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再原谅一次万同,不再给他处分,可以看出同学们团结友爱、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班级舆论已初步形成。
我们做班主任的都应该学习李老师,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挖掘教育的契机,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建设。
二、巧用班级舆论教育“后进生”的智慧
李老师在教育“后进生”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班级舆论,使他们扬善弃恶,在班级舆论的轨道上健康的成长。
万同由于脱离了昔日的“兄弟伙”而被“兄弟”们暴打,在这个可能使万同动摇决心的时刻,李老师发动全班同学给万同写信,安慰万同、鼓励万同坚决与“兄弟伙”决裂,回到集体中来。在这种正气、温暖的,来自整个班集体的真诚关怀中万同坚定地回到了班集体中。
最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为了转化万同,提前两个月布置期中考试作文题《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或《我为万同的退步而痛心!》,巧妙地把万同置身于全班同学的监督之中,又让每一位同学有意识的关注万同的表现。别出心裁的作文题目成功的让万同的成长搭上了集体舆论的快车,使他不得不成长。
每个“后进生”都有向善的一面,只是缺少动力。巧妙利用班级舆论可以给他们改进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慧眼看问题的智慧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没有逃离李老师的思索。经常被我们当成无可救药的、不可改变的“杂症”,经过李老师的分析都找到了“解药”。万同上进后的一次反复——上英语课时往同学生身上贴了一张糖纸。这种现象在大多数老师看来,是很正常的,像万同这样“顽劣”的学生能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做小动作的毛病是改不了的。可是李老师却看着这张糖纸悟出了大道理:如果不让万同在学习上产生愉悦感,仅靠意志来维持纪律是不可能的!
万同在当学校“纠察员”期间,对一位批评他的初一班主任进行了“报复行动”星期六,学校没有上课,他一人溜进学校,到初一年级办公室。一脚把门踢开,进去以后,在初一2班班主任老师的办公桌抽屉里乱翻,把几本书撕碎了,把墨水瓶砸碎了……最后,偷了一支圆珠笔、两瓶没吃完的咖啡和三袋土豆片,扬长而去!遇到这种情况,很多老师都会对万同失望的。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呀,遇到这样反复犯错的学生,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放弃,觉得这样的学生无可救药。李老师却对万同的所有表现进行分析,找到了症结所在:万同的反复是因为脱离了班级舆论的监督!
教育是个平凡的事业,在这平凡的工作中,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李老师总是能智慧的掀起惊天动地教育的浪花,净化学生的心灵,坚定学生的意志。我们每个肩负教育重任的班主任,都应该学习李老师的这种用不平凡的思维分析平凡事情的精神,学习李老师用个案促进班级良好舆论形成,又用班级舆论纠正每个学生行为的智慧,做个智慧的班主任!
微教育读后感篇7
最近,学校下发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要求我们青年教师认真阅读并写好阅读手记。一开始,我的阅读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谈不上精读,只是浮光掠影的浏览,但渐渐地,我被李老师对学生,学生对李老师这种深厚的师生情所感动。借用书中的一句话: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爱心”是架通师生间情感的天桥。“爱”便是根本。教师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着学生,学生才会有尊敬你,才会喜欢你,才会爱你。
李老师让我想到了自己初中时的政治老师凌任其老师。当时,我们班各科成绩都是全校倒数第一,唯独政治全校第一,超过县平均很多。一开始上政治课也有那么几个顽皮的捣乱,可老师总是笑眯眯地几乎是宠爱的语气和他们谈话,就一小会,然后继续上课。他当时已经临近退休,两鬓斑白,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即使在冬天上课也会汗涔涔。他是用心在交我们啊!渐渐地,课堂上的我们越来越专心了,我们怎么忍心不去听讲呢?正是爱感动了我们,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现在的我也是一名教师,我的理想就是爱贯始终,用爱抹去他们心中的烦恼与伤痛,用爱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用爱伴着他们成长,成材。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是情感的催化剂,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不仅要做好优等生的培养,更要关爱那些特殊的学生,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让他们的心田充满爱的阳光。前几年我接了小时的班级,班中有个叫严婷的女孩,她的母亲常常到学校接她,可她的母亲是个聋哑人,每次来接她,她母亲总是和她打手势。同学们常常嘲笑她。为此,她很难受。可她又不能向全班同学发怒,于是就把怒气发向了母亲。有时我看到她和母亲打手势,虽然不清楚在说什么,可是从她的表情我可以看出她对母亲的态度不是很好。她的性格有些自卑内向。面对这种情况,我找她谈话,告诉她老师的外婆也是聋哑人,拉近和她的心灵距离。告诉她母亲有残疾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母亲是给予她生命,将她养大,最爱她的人。作为她们的亲人,我们应该加倍的爱她们。一次次的谈话,一个个故事,使她渐渐地不再为母亲的残疾而自卑。另外,我趁她有病不在的时候专门开了个班会,让班上同学了解她的情况,适当地引导,同学们说出了很感人的知心话,知道了应该如何关爱她、帮助她。大家有了思想的转变,行动也改变了,总是找机会同她聊天,帮助她,甚至别的班同学嘲笑她时大家也会挺身而出。渐渐的,她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我愿做一片绿叶,一滴露珠,去陪衬,去滋润,让他们开得更娇艳!
微教育读后感篇8
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我相信你心中也有爱吧!
?爱的教育》这本书大多爱读书的学生都读过这本书,这本书非常的好看,也有教育意义。
这本书的坐着叫亚米契斯(1846-1908)年,意大利小说家。出过许多作品,比如,《西班牙》,《伦敦游记》,《摩洛哥》,《巴黎游记》等,注明作品。
这里面的人物非常的多,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安利柯,小说的主人公,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很孝敬父母,在生活中诚挚友善。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第一篇《开学的第一天》,每个人都有的一天的经历,有的人特别的不愿意开学,都愿意不上学,上学可以看见老师,在学校里学到一些知识,受到教育。
?开学的第一天》是写安利柯开学的的一天的情况。一开学安利柯的父亲就告诉他,你得努力用功啊!有许多家长一开学就在学校门口的书店里买书。
这一篇短文,告诉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多用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做一些课外的习题,让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爱想勇敢的表现出来,其实非常的简单,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妇女让一个座位,过马路的时候看见老人就把他扶过去,看见农民伯伯上不去马路,就给农民伯伯推一推车,其实表现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奥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就是没有细心观察。
爱比什么都伟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微心愿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