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为了鲜明地体现特定时代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精神的倡导,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202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篇1
刘静,女,2002年1月出生,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小学学生(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一、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
曾先后被评为“三好生”、校级“优秀班干部”、校“优秀少先队员”“纪律标兵”“文明标兵”。还多次在作文、绘画、书法、手工、舞蹈活动中获奖。2013年她参加“第八届全国校园文化汇演暨第十三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出色荣获一等奖。她的成绩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在校担任了五年的班长,是各方面的积极分子。
二、家长、老师的好帮手。
父母打工,放学后她总是洗菜、扫地、做饭。她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从不和同学们闹矛盾,还经常给班上的差生讲习题。作为班长、中队长的`她总是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自从加入少先队。她处处以身作则,她带头不买零食,做好“三自两包”。
三、乐于助人。
2008年汶川地震了她从电视上看到了许多和她一样大的孩子瞬间失去了一切。她把自己积攒下来准备给从来都没有买过生日蛋糕的农民工爸爸买生日蛋糕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的孩子们,被学校评为“抗震救灾爱心天使 ”。她从不和别人比吃穿,衣服都是亲戚们给的,洗洗再穿,晚上回来早早给爸爸沏好一杯热茶,给父亲打洗脸水,洗脚水。
几十平米的出租房里住着一家四口人,一张3平方米的床是孩子练功的唯一场所,因为学校离家远,所以五年的小学生涯孩子都是座公交车来返。每次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给比自己小的同学让座。时间长了,这位小姑娘成了公交车上公认的“小天使”!
202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篇2
对母爱的渴望,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幼不知事的年纪,谁都陶醉于妈妈的怀抱。但是对于双牌的这个小姑娘来说,母爱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遥遥无边。成长路上,她一路跌跌撞撞,却从未曾迷失,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直将爱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寻找永州最美孝心少年·家门口的长沙四大名校—永州日升学校,今天带您一起关注双牌的姑娘唐丽,看她如何逆流而上,做生活的主人。
11月,在双牌是最美的季节。湛蓝的天空,泛黄的树叶,潺潺的流水,放牛的牧童,一切都来得恰到好处。
“我是您的女儿!我是您的女儿!妈妈吃饭了吗?今天吃的什么呀?在那边过得好吗?”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唐丽还在回味跟妈妈一个小时之前的视频通话,虽然手机里的妈妈并不认识自己,但是她能清楚地听见妈妈的声音,真实地感觉到妈妈的.存在。
听着女儿一声声呼喊,视频里的妈妈仍旧目光呆滞,没有任何回应。其实,在发出这个视频请求时,唐丽知道,妈妈并不认识自己,更不会跟她讲任何暖心的话。但是,每次唐丽还是忍不住要给妈妈发视频对话,哪怕看看妈妈的容颜,听听妈妈的声音,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我妈妈是先天的脑子受了缺陷,不能好,我也一直没有听她叫我一声女儿。她也没叫我的名字,认不得我,也不认得我弟弟。”唐丽说她最希望妈妈能认识她和弟弟,认清这个家里的人。
在唐丽心里,一直暗暗憋着一股劲,藏着一个希望。她相信,总有一天,妈妈会好起来的。而她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等到妈妈有一天清醒时能够为自己感到骄傲。
在学校,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她总是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模样,懂事得令人心疼。今年14岁的唐丽,是同学们眼中的“好伙伴”,是老师们身边的“小助手”。
如今的她洗衣做饭,下地种粮,生活的琐事无一不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孝顺爷爷奶奶便是她回报父母恩情的另一种方式。因为爷爷患有风湿骨痛,阴雨天气便疼痛难忍,奶奶抱病在身,幼小的唐丽变得格外懂事,除了倒热水给爷爷泡脚,还学会了洗衣服做饭。爷爷奶奶每次在田间地里劳作时都把她带在身边,小学三年级时,她就学会了怎么整理菜园、摘瓜育苗。
尽管生活贫苦,但是灿烂的笑容总是挂在她那坚韧的脸庞上。因为她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篇3
杨迪塔,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开朗阳光、乐观懂事、乐于助人。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八十七岁行动不便的奶奶、因早产而不幸患有右侧偏瘫的姐姐、患有严重脊椎肿瘤的妈妈和家中唯一的顶梁柱爸爸。20xx年2月,迪塔的妈妈脊椎肿瘤复发,不到两岁的迪塔用自己小小的双手学会了穿衣、吃饭、入厕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也是从那时起,早早懂事的她明白了妈妈的腰部不能负荷任何重力,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要求妈妈抱过她。20xx年5月,妈妈的病情再次复发,并伴随着胸椎的坏死,小小的她看着爸爸一个人忙绿的身影,主动承担起照顾妈妈的重任,像小大人般每天陪伴在妈妈的病床前,陪妈妈聊天,给妈妈喂饭、端水、倒尿、洗脸和帮爸爸洗衣服。
妈妈出院后,看着每天即要照顾妈妈又要照顾姐姐和奶奶的爸爸,懂事的迪塔主动提出为爸爸分担责任,并开始学习如何洗菜煮饭、煮面条、炒蛋炒饭、扫地、洗碗和洗衣服等家务活。从此以后,迪塔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倒尿,然后帮妈妈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在上学前,一定把妈妈要喝的水和上厕所要用的纸都准备好后才出门。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给妈妈倒尿、清洗便盆,做完这些后才开始写作业、煮饭。有时候,当她做完作业和家务有空闲时间时,她会来到妈妈的床前,为妈妈讲故事、跳学校的孝道操和陪妈妈下几盘棋来逗妈妈开心。坚强乐观又懂事的迪塔,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孝道的含义……
202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篇4
当同龄的孩子睡梦正酣时,她在洗菜,做饭;当同龄的孩子游戏玩耍时,她在扫地,洗衣;当同龄的孩子躺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她在一口口地给母亲喂饭。
她就是黑神庙小学五(4)班学生李云,一个11岁已照顾瘫痪母亲三年的孩子。
夏季天亮得比较早,李云说他喜欢这个时节,因为“这个时候不用摸黑”。
五点多,李云就起床了,从此开始她忙碌的一天。而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刷牙,洗脸,处理大小便,然后用她幼小的身躯将妈妈移到轮椅上。接下来,就是做早饭,或是买一些包子回来,一口口喂妈妈吃,还要不时为妈妈擦嘴,将家里一切都安顿好了,才一路小跑到学校。中午放学后,她总是匆匆忙忙跑回家,忙绿的准备着中午饭。为了节省时间,她往往和妈妈一起用一个大碗吃饭,吃饭时候喂妈妈一口自己吃一口,喂妈妈一口自己再吃一口……这样,一大碗饭吃完了,两个人也就都饱了。晚上,她还要再重复着早上、中午的事情。等做完这些事情后就搬个凳子在妈妈轮椅旁写作业,写完后还要一字一句的教妈妈说话,继而睡觉。
这就是李云的一天,从8岁开始,她几乎全在这种循环中度过。在20xx年春节前,她妈妈突发脑益血,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她爸爸为了挣钱给妻子看病,只能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家里,照顾妈妈的重担便留给了年幼的李云。
当班主任老师问李云:照顾妈妈累不累时,她总是面带微笑回答“那是我的妈妈,照顾妈妈是我的责任,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看到的总是小李云阳光的一面,虽然生活给她带来不幸,但是一直积极、健康,对生活态度乐观。
她妈妈瘫痪多年,全身上下总是干干净净的,这全是李云的功劳。除了每天给妈妈擦洗外,她在周末还会给妈妈剪指甲、洗头等。
李云很少看电视,晚上写完作业后她最爱做的事就是教妈妈说话,给妈妈讲一些有趣的事情,逗妈妈开心。由于长期瘫痪,她妈妈的声音很模糊,一般人已经听不懂她说的话,但小李云却很明白。“教妈妈说话是她每天最开心的事,因为只有那时候我才能看到妈妈微笑。”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把妈妈的病治好,希望有天她能拉着我的手出去玩,给我做好吃的菜。”这就是孝心女孩小李云的心愿。
2024最美孝心少年事迹篇5
熊花,女,苗族,1999年6月出生,家住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居委会张口地村,现在鲁布革乡多依完小五年级一班读书。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以致于现在才读到五年级。她,7岁那年,父亲患神经疾病,常常打骂母亲,母亲不堪重负,撇下年幼的姐弟三人,离家出走(那时,最小的弟弟还不满一岁),至今杳无音信。父亲一年到头不知在什么地方,也不知在干些什么,只是偶尔回家。张口地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交通极为不便,可谓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全村不过二十来户人家,由于地少且贫脊,资源十分溃乏,基本没有任何固定的经济来源,近年来稍有劳动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弱看家护院,整个村子显得格外清凉。熊花的家就在半山腰,三间瓦屋面,用石头支砌起来的墙壁“漏洞百出”,阳光和寒风都可以自由出入,屋顶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小小的“天窗”,很难想像他们一家是怎样渡过这一个个春夏秋冬的。屋里的一些生活用品极其简单和陈旧,家里能吃的没有任何储备。在她生活的这个屋子里,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看一眼,足以百感交集,不寒而栗。她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的救济,和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对她的生活除了佩服之外就是不可思议。
一、生活对她的砥砺
十四岁的小熊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要照顾70多岁而多病的奶奶;还要关照和自己在同一学校读三年级的大弟弟熊彪及和刚满8岁的小弟弟熊优;周末和假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找柴,为下周的生活储备燃料;做饭洗衣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甚至还要扛着锄头上山铲玉米等农活。这一切,似乎都是老天安排好的。
她一边读书,一边照料家人,还要处理家里的一些大小事务,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作为一个十五来岁的孩子,就要承担起一个成人该承担的责任,她找不到可以撒娇的地方, 找不到可以推卸责任的借口,更找不到可以哭泣的角落,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编织着家的前景。看她小小年纪,她就学会对生计的计划和安排,做起事来显得也很利索,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做事总会带有一些娱乐成分,可她没有,她对别人捐赠的物品和钱,她总是认真的记录,分配使用,和周到计划。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对她来说乱花就是意味着全家人饿肚子。放假在家的时候,她总把自己家里的事完成后,去帮助别人家放放羊,带带小孩什么的,反正有她做不完的事,邻居对她很好也很照顾,常夸她真是一个懂事能干的孩子。总会在她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接济,帮她家出出主意,照顾奶奶。她说这是她最高兴,最幸福事了!
二、学习对她的沉??
从小熊花的家到学校,要翻过几座大山,弯多路陡,崎岖不平,一个成人一般都带上两三瓶水翻越两个多小时,虽然目前已修通了到四箐的水泥路,可是没有车辆来往,所以上学走山路是她们山里孩子的唯一选择。每次周末开学的时候,她既兴奋,又害怕。兴奋是自己和大弟弟能到学校里学到很多的知识,害怕的是担心家里不懂事的小弟弟和年迈的奶奶。有很多次,都是偷偷的流着泪水来到学校的',到学校后,她自己对家人的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大弟弟身上,课间十分钟,总是拉着弟弟的手嘘寒问暖,千叮咛万嘱咐要听好老师的课,好好学习,将来一起把家里的房子修好,一家人过上自立自强的日子。
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课前认真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等上课来解决,有不懂的问题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课后,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学不懂的问题她就像老师一样耐心帮助,通力合作,同学们都乐意和她一起学习和玩耍,现在她可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得力助手。每天早上,她都起得很早,自己先洗漱完之后,去帮哪些不能自理的低年级学生叠衣被,整理鞋子、毛巾、口缸……。自从接受救助以来,解决了她家的部分困难,使她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学习,上学从未迟到过,也不因一些小感小冒随意请假。虽然家中贫困,平时哪个同学没有了学习用品,她就会把自己的东西主动地借给他用,帮助他。在班里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和喜爱,深受师生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道德标兵”、“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三、怀揣着梦想
家庭的变故和现实的无奈,使得小熊花背负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沉重负担,也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她的坚强、勇敢和乐观,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因贫穷而懦弱,而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不服输的精神。她并不爱说话,但从她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很孤独,因为从小到大她几乎没有父爱、母爱,在对她了解的过程中,她说很想自己的父亲,而对于母亲她则说不知道,因为她已经记不起母亲的样子了。她也并不孤单,因为有好心人的帮助,在学校还有老师和小伙伴的陪伴,她也显得积极乐观向上。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她说她希望学更多的知识,长大以后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做家务。这样的理想很简单,也很朴实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 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