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评价方式,写作文可以培养我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1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都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荠菜和鸡蛋一起煮。在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荠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荠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这远古流传下来的下来的风俗,现代人们依旧照办-------一大清早,人们就从田野里采来一把荠菜,洗净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配上桂皮、八角茴、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煎煮,将鸡蛋煮熟后捞起食之,这既是美味食品,又可以健身治病。荠菜,一名地米菜,又名地花子。《本草纲目》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
在今天,我也不例外,吃到了美味的荠菜煮鸡蛋,听老师说,这荠菜煮鸡蛋还能清火解毒呢!我放学回到家,连忙从锅里拿出三个热腾腾的鸡蛋,顾不上烫,急急拨开蛋壳,一口气吃了三个还想吃。难怪我们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也是赞美荠菜是一种美味佳肴的。歌谣是:“地米菜,蒸蒸菜,一阵香气飘门外,好吃婆娘闻到了,急急忙忙拿碗来,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脸皮还要带。”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里一片匆忙的恐慌的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响。这时婆婆家的门开了,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贴对联。燃放炮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3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我也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
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通常会由村里舞龙队长提前几天送来请帖。告知我们舞龙的队伍将会何时过来表演。收到请贴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红包,一些水果和香烛,鞭炮欢迎舞龙的到来。
终于,大家都期盼的这一天到来了。咣当咣当,舞龙的队伍接近我们了。我既紧张又激动,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舞龙的队伍到了没有。这时爸爸在大门口摆上了两串长长的鞭炮。妈妈则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准备好的水果,并点上了香,红烛。舞龙的队伍越来越近了。胆小的孩子跑上了楼,从走廊探出头,等着看舞龙。当舞龙的队伍到我们家门口时,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红一黄的两条龙摆动着身体走进了我们的院子。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来看舞龙表演。
他们先是盘成了一个圈,然后再迅速的散开。两条龙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几分钟后他们停下休息。带队的人从龙头里面取出了几根小蜡烛送给了我们,并说了一些祝福语。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妈妈从边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给他们吃,还为他们泡上了茶。休息了一会后,他们又开始左右摆动着龙头和龙身,缓缓的走出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时爸爸又点燃了另一串鞭炮。来欢送舞龙的队伍离开。我和妈妈把他们送的小蜡烛拿回了房间,直到它们燃尽为止。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舞龙”,这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4
这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按照溧阳的老规矩,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左右,都要“做羮饭”。这“做羮饭”也被称为“过小年”或“请祖宗”,而这一习俗却没有来历,一是为了不忘祖,二是为了求保佑。
在腊月二十这一天,奶奶大清早去买来菜,有鸡,鲢鱼,刀头(猪肉),豆腐,还有些蔬菜。奶奶、妈妈在厨房忙忙碌碌,进进出出,一会儿工夫,外面餐桌上摆上了煮好的整鸡,刀头(猪肉),煎好的鲢鱼,奶奶对爸爸说:”要先请六神。”然后就去把门开了。叽里咕噜说了一些什么。只见爸爸把三个酒盅和三双筷子摆里面这一面,面向外。再摆上香炉,点上蜡烛,插上香点上。最好奇的是桌上还放了一把菜刀,我疑惑地问奶奶:“为什么,还要放把刀?”奶奶一本正经地说:让祖宗们自己切啊!”原来请六神是这样的啊!我看爸爸倒上酒,过了一会儿,就在磕头了,边磕头边嘴里在念叨叨,然后叫上我和弟弟磕头,嘴里还要说让祖宗们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然后爸爸开始撤桌上的酒盅,筷子,碗。奶奶去门口烧纸。
第二轮请祖宗开始了,这一次我看除了刚才的菜外,又添了好几个菜,有扎肝,肉圆,团子,豆腐,芹菜,萝卜丝等。这一次爸爸把桌上摆了六个酒盅,六双筷子,都倒上酒。又等老祖宗“吃”了一会儿,我们便又开始磕头,我和弟弟相视一笑,嘴里嘟嚷着:“老祖宗保佑,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和弟弟学业进步!”虽然嘴里在念叨,可直想发笑:真有这么灵验吗?奶奶还在边上说:“你们看这香烧的多好!老祖宗保佑我们肯定很兴旺。”接下来,又反复了几次,我和弟弟两人磕得腰酸背痛,但愿老祖宗真能保佑我们哦!
虽然,这只是一个习俗,看上去也有点迷信,但却是我们对亡灵的一种最好的怀念和思想的寄托。我觉得也是比较有意义的。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5
在过完的新年中,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如:穿红衣服,贴春联,包饺子……不过我最喜欢放鞭炮,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乡的大街上买了许多鞭炮,如:转碟、大地红、飞车……但我觉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会偶尔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了。下面我来讲讲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彩挡住了,风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时机。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广场,准备开始放鞭炮。我们第一个放的是飞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后拿打火机把它的引火线点燃,只见它不停地向地面喷火花,突然猛的一喷,“嗖”地一声飞得足有10米高,还喷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极了!放完飞天火箭后,我们又放了魔术弹。放它的方法和飞天火箭一样,只见它“砰”的一声向上喷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喷的是绿色的火花,一次是红色的火花,我数了数,居然一共喷了30下!
爸爸一边看放鞭炮,一边讲道:“其实放鞭炮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来吃人!有一年一个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来了以后,那个老人放鞭炮把‘年’吓跑了,从此‘年’便不敢来了。”我算了算,这是我第7次听别人说这个传说了!
听完以后我改放了大地红,因为它的引火线很短,所以差一点炸到我!后来我发现可以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小树枝的尾端,再点燃引火线。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放鞭炮是它的风俗,可以烘托节日氛围,但是随着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应该减少放鞭炮,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拥有蓝天!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6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访亲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在寒假中,我也是最盼望着春节的来临了!
春节到,每家每户都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早上,早起的小朋友们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响,也把我从好梦中叫醒了。我心想,过年了,也要为家中出点力,便飞快地起床,帮着大人贴春联、准备年夜饭、放烟花。
我拿着爷爷递过来的春联,我先在一张上黏上胶水,来到大门外,门外的小孩还在“啪啪”地放鞭炮,我一边用手捂着耳朵,一边用手拿着春联,足尖踮起,小心翼翼地把一张春联贴在门的右侧,然后照样贴上另一张。最后,我把横批也粘上了胶水,搬来板凳,站在板凳上用手摆正,横批贴好了。“梅香瑞雪春,山舞银蛇景”横批“蛇年大吉”这几句话不正是诉说了春天来临银蛇狂舞的景象吗?
紧接着,我来到厨房,准备帮奶奶做年夜饭。厨房里,烟雾弥漫,只见奶奶在烟雾中忙碌的身影,我大喊了一声,奶奶。奶奶边忙活着手中的活,边回答了我。我问奶奶要帮忙吗?奶奶回过身来,指着桌上的素菜,和几个盘子,对我说:“把这些素菜搭配起来吧,什么和什么在一起,不用我教你吧!”我高兴极了,平时看大人们拼菜的时候,觉得非常有趣,这次终于可以自己尝试一下了,边大声地嗯了一声,便撩起袖子,洗干净了手,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弄了起来。一开始,我以为会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就难了。我勉为其难地拼好了一盘“双耳拌银杏”,又重新拿了一个盘子,按着自己的记忆拼了起来。
吃完年夜饭,我便和家中的孩子玩了起来。我们三五成群地去买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女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随风落下,化作了云烟。我最喜欢看“仙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人们声声欢呼声中,春节就这样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7
杨柳依依,春风徐徐,放风筝的季节又到了!
周末,天格外的明朗,正好比我的心情,因为这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放风筝喽。
今天爸爸为我准备的是凶猛的老鹰风筝,躺在地面的风筝看起来有些大,但在魁梧的爸爸身旁显得并不笨拙。爸爸高高地起风筝,奔跑,放线,飞起来了,真要感谢爸爸灵巧的双手。爸爸的大手把风筝传到了我的小手中。可风筝并不肯乖乖听我的话,在空中扑腾了几下,又来了几个高难度的跳水动作,一头栽了下来。看着狼狈坠地的风筝,我追了过去,幸好,没有伤到筋骨,还可以继续放飞。
“别灰心,继续来!”我回头一看,是妈妈。我又鼓起了勇气,重新收回风筝线,拖着调皮的风筝跑了起来。我越跑越快,线绳传来的力量也越来越大,风筝看样子要急着重整雄风了,奔向蓝天了。“乐乐,风筝飞起来了,快放线吧!”爸爸妈妈又对我喊道。
我刚一放手,它便“嗖”的一声,向上窜去,风儿吹动它的翅膀,尾翼,给我送来阵阵笑声。我小心地摇着风筝的“轱辘”,风筝飞上了天,老鹰在空中展开双翅,自由翱翔。我们的笑声也和风筝一起飞向了天。
仰望蓝天,我不禁回忆起了那首优美又清新的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上天,带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越飞越遥远。”
关于风俗的优秀作文篇8
快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忙得热火朝天,买菜、烧饭、贴春联、挂灯笼……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我的家乡有个风俗,一过年,每家每户都要炸鱼丸,弄得满屋子鱼香。这不,我妈正在厨房炸鱼丸呢!
刚进厨房,就见妈妈手握一把锃亮的菜刀,正在给一条大草鱼剔骨。剔完过后,就开始备馅料了。妈妈把嫩滑滑的鱼肉倒入一口大盆,然后再往盆里掺点猪肉、豆腐和红薯淀粉,妈妈说这样鱼丸更有嚼劲,味道更别具风味。接着把大盆放在一旁,来准备调料。把大蒜和生姜榨成汁,倒入大盆。然后陆续加入盐,酱油,生抽,老抽等来调味。
备好馅料、调料,接下来要搅拌了。搅拌要有仪式感,妈妈带上白手套,拿出搅拌机,装上,一合,关紧,按下按钮,不一会儿就就好了。
到了最最最重要的步骤了——炸鱼丸!只见妈妈手里握着一团肉,轻轻一捏,拳眼里便冒出了一个粉嘟嘟,圆滚滚的小肉球,再把勺子沾下水,一挖,一个可爱的小鱼丸就做成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进已经热好的油锅里,不一会儿,便“吱吱吱”响了。妈妈的手法很娴熟,吃块儿饼干的功夫,油锅里就已经装满了小鱼丸儿了。
妈妈拿出一个铁漏勺不停地翻动着鱼丸,不一会儿,那一个个小鱼丸就争先恐后地浮上油面,好奇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锅啦!出锅啦!”我开心地叫着。你瞧它们,油光发亮,金灿灿的,活像一个个小金球,咬上一口,外面的壳脆脆的,里面的肉嫩嫩的,香气扑鼻,美味极了。
妈妈炸了一锅又一锅,足足装满了两大竹篮呢!香气从油锅里溢出来,满屋子油香,馋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鱼丸可以烧汤,也可以烫火锅吃,咋吃都美味!过年了,请你到我家吃香喷喷的小鱼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有关风俗作文8篇